五、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活用经方
2024年04月17日

阅读次数: 次


1.气化开阖枢方药论

  开阖枢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六个时相又可以与《伤寒论》六经方药很好配合。陆曙认为,《伤寒论》六经病乃是六经正常“开阖枢”作用障碍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伤寒论》六经正治大法的方药。如太阳病的麻、桂二汤,调整太阳“开”的机能;白虎汤、承气汤恢复阳明“阖”的作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恢复其“枢”机的作用。四逆、桂枝加芍药等温开之品,调整太阴之“开”的机能;乌梅丸为代表,恢复厥阴“合”的作用等。
在开阖枢理论运用中,还涉及标本中气及其从化理论。陈修园谓“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言:“知标与本,用之不殆。”譬如,少阴本热而标阴,中见之气为太阳寒水,其标本异气,故少阴则病有从本化热和从标化寒之别。从本化热则形成少阴热化证,出现下利口渴,心烦不得卧,咽痛,舌红,脉细数阴虚之象,黄连阿胶汤予之;属少阴水热互结者,予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病从标化寒而为少阴寒化证,治宜扶阳抑阴,以四逆汤回阳救逆,附子汤温经扶阳、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等。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病入太阴,邪从本化,出现中阳不振,寒湿内阻之候,予理中丸(汤)温中散寒,脾阳得运,寒湿既除,中土有权,升降复常,则诸证可愈


2.结合运气用《辅行诀》

  陆曙认为古代医经与医方相互联系,不可人为分割,自各为用,《内经》、《汤液经》、《神农本草经》可互为相融;仲景《伤寒论》堪称医经与医方相融之典范,创三阴三阳六经辨证以用规范使用古代经方;从《内经》、《汤液经》、《神农本草经》到张仲景《伤寒论杂病论》,再到叶天士《外感温热病篇》,无论是学术理论,还是临床实践实为一脉相承。陆曙近年受顾植山教授启发,将《汤液经法》《辅行诀》中方结合临床使用,疗效确切。譬如,2020庚子岁,金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针对金运太过,肝木受戕,临床见木虚乏力者多,选用《汤液经法》《辅行诀》之大、小补肝汤(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薯蓣;大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薯蓣、旋覆花、牡丹皮)。2021辛丑岁,岁水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以《汤液经法》大、小补肾汤加减(小补肾汤:地黄、竹叶、泽泻、甘草;大补肾汤:地黄、竹叶、泽泻、桂枝、干姜、北五味、甘草)

 
3.参合运气裁合经方

   清·吕震名《伤寒寻源》谓“司天运气,仲景不言,非忽也。”,张仲景开运用五运六气之典范,后世医家多有发挥,如龙砂医家许叔微在《伤寒九十论》中有根据司天在泉运用经方之效案,给我们提供了思路。陆曙根据运气理论,在土运太过时,可合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水运太过时可合入真武汤、四逆汤;金运不及时可合入百合固金汤;水运不及时可合入附子理中丸等。此外,亦可根据六气司天方药加减,化成经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曰:“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司天方正阳汤加减提示,二之气加车前子、茯苓,三之气加麻仁、杏仁。陆曙在2020庚子岁,二之气、三之气时段治疗胸痹心痛等心血管疾病,通过加入运气靶药茯苓、杏仁,巧妙化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实现运气用药与经方完美融合。

 
4.结合欲解时判六经

  《伤寒论》中的辨证是多维度的,是“病脉证并治”,即辨病、辨脉、辨证相结合。辨“病”就是辨三阴三阳,张仲景辨三阴三阳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辨 “欲解时”,六经病“欲解时”是依据《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对三阴三阳的时空定位来的,“欲解时”充分体现了,辨证的时空动态,时间上是某某时,空间上归属开阖枢三阴三阳。《伤寒论》第9条、193条、272条、275条、291条、328条,分别载有六经病“欲解时”条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参照“欲解时”判定证候的六经归属,并据此遣方用药,执简驭繁。


学术思想
页面版权:陆曙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