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是气虚的发展,临床常见癌症病人卫外功能不足,症见畏寒,自汗,易感冒的表阳虚;有体倦乏力,食少消瘦,腹胀,腹痛,大便溏泻的脾阳虚;有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少气懒言,四肢厥逆,阳萎遗精,小便清长,完谷不化,五更泄泻的肾阳虚。常用加减基本方有:
1.玉屏风散(《丹溪心法》)。主治表阳不固的自汗,及虚人易感风寒等症。
2.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主治脾肾虚寒,泻利日久,腹痛喜按,疲倦食少,滑脱不禁,甚则脱肛,舌淡苔白,脉搏迟细等症。
3.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主治肾气不足,腰腿酸软,少腹拘急,小便清长,下元虚冷,及脚气、痰饮、消渴等症。
我们不仅根据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辨别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并辨别出气滞、血瘀、痰湿等。而且找准病变的部位。然后根据辨证,立法(如健脾法,益肾法,益气法,养阴法等),开出药方。在上述的正与邪、阴与阳、气与血、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在治疗肿瘤的经验中,提出了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即扶正培本法,活血瘀法,清热解毒法,软坚散结法。这些法则的运用也不是单独的,要相互结合,例如活血化瘀与益气健脾相结合,再配合软坚散结法等。
我们在治疗肿瘤中强调中西医结合,就是因为中医药有它的特色。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常常是中医药与手术治疗相结合,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中医药与化学治疗相结合。
中医药在手术前后的运用,显示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1.调补手术损伤,促进康复,利于患者接受其他治疗。
2.辅助术后治疗,以期防止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
3。术前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机体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以利于手术。
中医药辅助放射治疗,有如下意义:
1.中医药减轻放疗不良反应
2.中医药对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中医药辅助化学治疗,有如下意义:
1.中医药可提高化疗的效果
2.中药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3.中药可减轻化疗的骨髓抑制
4.中药可减轻化疗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