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
处处张灯结彩、喜庆团圆
但医院永远如战场
医务工作者们的
忙碌永不停歇
这是坚守,也是职责
春节值班,习惯了
“正吃着饭,老人家突然就神志不清了!怎么办啊?”“医生,快!我家孩子被花生卡住了。”每年春节属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的年味都是——坚守+忙碌!年初三,抢救室里的病床很快又住满了,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意外……
肿瘤科的陈喆医生年初一在急诊抢救室值班,急速的脚步、娴熟的动作,穿梭在患者、家属和病床之间,问诊查体、治疗抢救……陈喆在急诊轮转刚好碰上最繁忙的时期,家里孩子还不到2岁,为了全心工作她把孩子托付给母亲,度过了感染高峰期又遇上了春节的忙碌期,她再一次和同事站在了一起,挽救患者于危急。
我们陪您过年
今年的春节,对呼吸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假期。门诊每天的患者数量仍保持在百名以上,唐亮、张燕敏、陈晓东等几乎“包下了”整个假期的门诊,看诊、查体、解答,半天下来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病房里也全部“满员”,休克、气管切开、慢阻肺急性感染……近80%的患者病重。伴随着一声声“新年好”的问候,医护人员的忙碌一如既往。因为补液量太大,护士们都是一路小跑,一天下来走上2万步是很正常的,夜里也要忙到11点快下班才能吃上饭。
护士华翠诗和在血站工作的丈夫一起选择了在大年夜值班,两个人只是抽空通了个视频,互相拜了个年,算是一起过了个年。
放心,有我们在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里离死亡最近、离希望也最近的地方。春节期间,我院两个重症病区都处于高位运行,医护们也会想家,但他们会把这份期盼悄悄收藏,选择守护在患者床前。
4B病区的护理团队是一支在新冠感染高峰时期组建、磨合起来的队伍,这个春节她们不仅为住院患者送上新春的祝福,更是默契地、细心地为他们护理、治疗、做俯卧位通气,看着一个又一个患者好转,从ICU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这样的成就足以让她们欣慰。
我能多坚持一会儿
兔年伊始的脑病科(老年病科)也异常忙碌,除了部分重症肺炎尚未康复的患者,作为卒中中心的主力科室,每一天都要收治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其中不乏大面积脑梗。
还有不少的疑难病例,有位因肺炎入院的患者,出现了吞咽困难、面瘫、四肢乏力麻木等症状,年初二赵义纯副主任便赶往会诊,凭借丰富的经验,觉察出可能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立即完善腰穿检查确诊,在及时的免疫治疗下,目前患者各项情况趋于稳定。
年近50的邹全医生家在新疆,年前一直在急诊支援,本有机会回家,但看到科里病人又多又重,他主动舍弃了回家过年的愿望,即便夜班出现心悸不适,也独自一人扛下了。
同样,13B病区的年轻护士马卫也没有回家过年,更是“伤病不下火线”。除夕夜来院上班的她不留神摔伤导致锁骨骨折,尽管如此,也仅仅休息了两天,她就打着绷带、悬着胳膊坚强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为同事们分担繁忙的工作。
快一点,再快一点
麻醉科除了担负着节日期间20余台手术的重要保障,更是要在有气管插管及深静脉置管需求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为他们的速度和准确,往往影响着患者救治成功与否。
而在8A病区里,疼痛科张建楠主任医师更是将救治的重任牢牢扛在肩上,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妈妈刚刚动完双臂骨折的手术,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病区。查房、讨论、改善治疗方案,张建楠几乎没有哪天不到医院走上几趟,看着患者们的症状和指标逐步好转,他才放心。
全心保障,服务一线
尽管新春假期,为了保证医院的顺利运转,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跟得上。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们也坚守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用她们双手使污染的器械获得新生,清点、分类、清洗、消毒、润滑、干燥……枯燥的动作日复一日。她们每天服务20多个科室,下收下送、登记交接,风雨无阻。
还有无数个他们、她们
无论是奋战拼搏在一线的
还是默默付出在后方的
虽身处不同岗位
但都选择坚守“医”线
为生命守岁
做患者最坚强的“医”靠!
致敬!节日里的生命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