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国际博物馆日,共赴一场中医药文化研学之旅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新闻中心 >> 内容阅读
国际博物馆日,共赴一场中医药文化研学之旅

    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枢纽,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2023年5月18日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前一日,建在我院的无锡市中医药博物馆迎来了市卫校学生媒体中心小记者团和悦读书社的学生代表组成的研学旅行团,和医院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库讲师们共赴一场“医”路成长中医药特色研学之旅。

    参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展示馆暨无锡历代中医药名家展示馆

    在非遗馆里,文化办许丽娜主任介绍了龙砂医学诊疗方法、黄氏喉科疗法、刘氏骨伤疗法、丁氏痔科疗法、杜氏金针手法等省市级非遗项目。传承近800年的龙砂医派、一张方救活一家厂的黄氏喉科、从蜜饯行走出的骨伤传奇等精彩故事,听得师生们啧啧称赞,感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锡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过许多名医。隐居在如今马山“梅梁小隐”、一辈子看病不收诊金的宋代经方大家许叔微,从小娄巷走出的《女医明妃传》原型明代女名医谈允贤……工作人员以古代无锡地区的名医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生平故事以及名医们在诊疗疾病方面的“绝活”,带领师生们感受了一场名医故事的精神洗礼,真切感受到“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及医者仁心的为民情怀。

    走进龙砂医派展示馆

    在龙砂馆里,彭健医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通过“文化奠基,源远流长”、“名医辈出,流派崛起”、“重视教育、桃李天下”、“后继有人,再创辉煌”4个方面,带领师生们探寻龙砂医学流派的历史渊源与学术精华,进一步丰富学生们对地方医学流派的认识和积累。

    体验中医药艾条制作

    在体验活动教室,林君、孙钱两位中药师向师生们详细讲解了艾草的来源、最佳采摘时间、艾绒的制作方法以及艾条在家庭保健方面的实际用途。在他们的指导下,从放置艾绒、卷纸到封口,大家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环节,过足“手瘾”。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艾条,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学生汪加永:这次研学实践活动给了我接触和了解家乡中医药文化的机会,不仅是简单地学习书本、课堂以外知识,更是对身边中医药文化的挖掘、熟悉,让我们明白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学生邵渊玲:本次寻访中医药博物馆的研学实践活动,让我对中医药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特别是无锡当地的龙砂医派,独具特色,医家众多。我相信这次研学实践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定将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用眼睛发现文化瑰宝,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近年来,我院充分挖掘无锡地区及院内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中医药博物院建设,大力探索“岐黄校园行”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文化旅游,成效明显。近年来,作为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无锡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行知大学堂”中小学生道德实践基地、少先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医院常态化开展“金匮课堂”“中药本草香”“本草有约”“中医药文化校园行”等品牌服务活动,每年惠及学生近3万人,在4所学校建设院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医院总机:0510-88859999 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10-88859999转21100 预约电话:0510-81008810 投诉咨询电话一:82757832 安全隐患监督热线:82757832 投诉咨询电话二:8008287999(座机免费电话)

订阅号

服务号

互联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10229589号-1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1050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地址:无锡市中南西路8号(湖滨路与中南路交汇处)   版权所有 无锡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