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新闻中心
传承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
    9月21日,在我市百年老校——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榴娃中草药实践园”的启动仪式上,无锡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正式落户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
 
 
     活动当天,来自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中医医院等单位的领导一起为无锡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中医药特色中队谈允贤中队、千里香中队和蒲公英中队正式命名,并接过授旗。医院精心安排了香囊制作体验、艾条制作体验、“黄氏喉科疗法”非遗传统技艺体验等中医药互动体验项目,还向学校赠送了自制中药标本画中医药特色文创。  
 
     活动现场,来自中医药特色中队的少先队员们闻百草、做香囊、制艾条,近距离体验传承百年的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砂医学诊疗方法”“黄氏喉科疗法”传统特色技艺。
 
 
     香囊制作体验区、艾条制作体验区、“吹口药”磨药技艺体验区,学生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体验传统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小小香囊不仅漂亮,还可以防病,真有意思!”“吹口药居然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到现在还保持着手磨的工艺,叹为观止!”参与体验的小学生不时发出阵阵感叹。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中医药,对于增进广大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提升其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今年以来,医院以“中医药文化校园行”活动为抓手,以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的省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为载体,双方共同制定中医药文化特色校园建设方案,计划建设中医药特色场馆、中药百草园、中医药特色社团及开展“识百草、尝百草、赏百草、培百草”等中医药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学校中医药文化教育,传播中医药文化。
遵医德,守初心,市中医院举办2022年第三季度道德讲堂      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职工文明素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市中医院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将医德医风教育融入日常。  

     9月23日,医院举办2022年第三季度道德讲堂,组织6名新晋无锡市医德标兵、医德之星走进讲堂,分享各自在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一线的故事与感悟,院领导、党员干部职工代表和进修、实习、规培学生代表120余人参加。  
     学模范  
     新冠疫情发生后,李萍克服自身健康等困难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2020年初,作为首批检测人员支援市定点医院的核酸检测,当年8月驰援新疆喀什。2022年连续3个月无缝支援常州和上海,援沪期间,她利用自己积累的援助经验和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队内实际问题,离家整整百日,错过了女儿的10岁生日。  
     李萍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当先锋、作表率的模范作用。她表示,日后若有需要,她定“召之即来,来之既战,战之必胜”。  
     面对疫情,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太湖人才计划”心血管高端医学专家团队核心成员、市“双百”拔尖人才、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老党员沈丽娟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成为省中管局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后备队员。待命期间,她担任院内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不分昼夜地奔波在发热门诊、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今年,她带领采样队驰援上海,连续39天作战,走过上海13个街道,完成采样30万人次。  
     现场她与青年医务工作者共勉:心中有光,实干扛起担当;奋进迎光,脚步无惧路长;未来向光,初心永远炽热。。  
     自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以来,高广飞担任了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和市级中医专家组副组长。他深知身上担子重,责任大,为了能圆满完成每一次会诊任务,高广飞通过各种途径,收集CT影像学资料,不断请教国内知名专家。这些资料成了他日后诊疗的重要支撑,至今他还保存着武汉新冠肺炎时的上百张CT图像。
     高广飞始终将中医抗疫视为己任,疫情发生以来,他每时每刻都做好了战斗准备,单位和家里都放有准备好的行李箱,3年丰富的抗疫经验和中医人的自信,让他每次面对疫情都充满斗志和信心。  
     刘嘉扎根护理岗位近30年,作为急诊科输液室护士长,科室的性质决定了工作的繁重程度和复杂性。她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带领科室的护士配合医生,做好本职工作。今年4月起,先后前往锡山区、上海、梁溪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均圆满完成任务。  
     在刘嘉看来,护士虽是众多平凡职业中的一种,但却有着特殊的使命和价值,她将牢记并继续发扬南丁格尔精神,砥砺前行!  
     “护理工作平凡却伟大,当我穿上白战衣,戴上燕尾帽的那一刻,便肩负着这伟大而又神圣的使命。”华婷作为心血管科护士长,科内病人病情瞬息万变,突发紧急抢救状况较多,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今年4月,她毅然出征上海,在方舱医院内负责感控工作,凯旋后又支援市内核酸采样工作。  
     在她看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敬业职守、善于沟通、奋勇当先、勤奋钻研、无私奉献......都是不可或缺的品德。  
     2002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孟博就碰上了“非典”爆发,那时的他便积极报名参战。去年7月,南京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孟博又毫不犹豫报名赴南京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质控工作,面对需要闭环工作、分身乏术的爱人,家中上初中刚能照顾自己日常生活的女儿,他简单交代几句便踏上征程。  
     从医20年,孟博从青葱到不惑,对患者的心却越来越柔软。他明白,医学的温度是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温度,医患之间互相珍惜、给予,医学才是温暖的。  
     温誓言  敬模范  
     聆听了现场医德标兵、医德之星代表们的事迹分享,他们的坚韧付出值得全院后辈们致敬学习。新职工代表合声诵读《中国医师宣言》,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牢记医者初心使命。  

     院领导严雪峰、顾晓峰、吴新宇共同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代表们献上鲜花,感谢他们长期以来立足岗位,为医院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牢记为民初心使命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坚守廉洁自律底线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无锡市中医医院正式启动“生声不息”黄氏喉科助力发声项目
 
2022年9月18日,由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022年江苏省中医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国医大师干祖望中医耳鼻喉学术思想与中医非药物疗法临床应用培训班》在江阴开班。培训班上,无锡市中医医院正式启动“生声不息”黄氏喉科助力发声项目,号召与会的全国中医药喉科专家众人拾柴,一起参与项目实施。
黄氏喉科创立于清康雍年间,从黄氏喉科走出的“黄氏响声丸”更是饮誉全球。2012年,“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目前,已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1个传承工作站。2016年,“黄氏喉科疗法”入列省级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嗓音病指的是声带、喉部等出现问题而导致发音障碍,好发于教师、接线员、推销员、歌手、机关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兴起,也让直播工作者成为“嗓音病”的“新宠”。为弘扬中医国粹,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黄氏喉科疗法”技艺更好护佑百姓健康,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无锡市中医医院策划并正式启动实施“生声不息”黄氏喉科助力发声项目,以实地参观、电影赏析、专题讲座、发声训练、技艺展示、图书出版等为主要形式,以黄氏探秘(“黄氏喉科工作室”“非遗馆”参观)、岁月流光(黄氏喉科微电影赏析)、重楼欲语(线上线下黄氏爱嗓护嗓知识讲座)、声动你我(“黄氏发声训练法”现场教学)、黄氏绝活(“黄氏喉科疗法”非遗技艺展示)等专题内容,寓教于乐地向嗓音病等喉科疾病患者和民众普及推广科学用嗓护嗓知识,拟用三年时间打造“生声不息”黄氏喉科助力发声百场公益行动,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另悉,无锡市中医医院“黄氏喉科疗法”传承工作站江阴市中医院分站也在当日正式揭牌。
 
凯旋!千里援川的他们回来了!      9月19日下午,我院吴雪江、付俊、张荪吉、周雨晴4名援川队员在圆满完成核酸检测各项任务后,随队乘包机顺利返锡,分管院领导携相关处室负责人在苏南硕放机场迎接他们回家。  

     队员们自9月4日下午到达成都,简单休整后,隔日就前往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支援工作,6日接管PCR方舱实验室,截至17日,和战友们携手完成127970管核酸样本检测量,为川蜀抗疫贡献无锡力量。
 
     这支平均年龄30出头的四人小队,自疫情发生以来均“身经百战”,拥有多次抗疫经验,他们平日里坐在仪器前聚精会神与时间赛跑,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以最快的速度揪出病毒所在。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吴雪江作为队长,经常凌晨三四点进舱工作,工作到第二天上午十点批量标本检测工作完成后,他也是让其他队员先去休息,自己一人留守阵地,完成复查工作,这一忙碌就到了中午一点多。晚上十一点又紧接着下一班工作,任劳任怨不辞辛劳。出发前接受采访时,他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掷地有声,饱含抗疫勇士们的信心和决心。  
     付俊作为抗疫“老将”,从春寒料峭到茵茵夏日,在江苏、常州、上海转战支援两个月,有丰富的大规模核酸检测经验。她结合现有实验室条件边工作边优化环节,从收样、加样、提取、点样到已完成标本的放置及清理各个细节,提升检测工作效率,提高标本检出速度。  
     援川期间,张荪吉多少有点放心不下家人,家中的孩子刚满6个月,正是需要爸爸的时候。可得知四川疫情需要支援,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每次出舱的第一件事,张荪集总是拿起手机跟家人报平安,看着手机里妻子刚发来孩子的照片,让他充满了干劲。爱人也让他不要有顾虑,全心全意在“疫”线奋战,自己一定会照顾好孩子,顾好这个小家。  
     作为队里的老幺,97年出生的周雨晴年龄虽小,也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此前无论是市内闭环工作还是援澄,都展现了95后的年轻担当。援川期间,不叫苦不喊累,有活冲在前面干。她常说,年轻人就要积极响应,勇挑重担。  
     新冠病毒肆虐以来,一座座城市遭遇疫情,又一座座城市恢复正常生活,我们终会赢!因为有无数人像他们一样,前赴后继守护这万家灯火。
中医药闪耀文广旅“西水集市”
    9月10日-12日中秋小长假期间,由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西水集市”活动在西水墩全域和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广场等区域举行,我院应邀参与并展示了中医药非遗项目和中医药特色文创等内容。
西水墩上,一步一景,尽显古今之美,琳琅美物和璀璨光影相互交织,传统文化和时尚创意完美交融,为人们送去新时代的城市文化新体验。“真没想到,中医院居然也来参展!还有这么多非遗和特色文创,真是了不起!”在无锡市中医医院的摊位前,家住西水东的市民陆老伯说。
3天的集市,我院“龙砂医学诊疗方法”、“刘氏骨伤疗法”、“无锡丁氏痔科疗法”3项非遗技术参展,让民众通过集市,了解历经数百年传承在新时代依然倍受患者亲来的传统医药类非遗技术项目。中医药文创展示体验区,文创精美,互动有趣,带给民众以中医药文化的生活之美。活动现场,路人不时被极具特色的中医药特色展品和项目吸引,驻足停留。“这个消肿膏我用过,跌打损伤超级好用的,看这个介绍,原来是传承数百年的非遗项目的明星产品啊!真有意思。”在新区工作的外企白领杨先生一边看展一遍兴致盎然地和现场参展的医务人员说。
据不完全统计,3天的集市,共发放中医药文化宣传材料3000余份,有近500人参与了消肿膏制作、中药香囊制作等中医药文化体验。
 
近年来,我院积极融入省市文化旅游工作,借平台、拓资源,持续推进医院中医药文化展示传播,“多元、聚合、跨界、生活、艺术”的新尝试,为古老的中医药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民众创造了更多沉浸式中医药体验场景,真正让中医药走进民众、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医院总机:0510-88859999 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10-88859999转21100 预约电话:0510-81008810 投诉咨询电话一:82757832 安全隐患监督热线:82757832 投诉咨询电话二:8008287999(座机免费电话)

订阅号

服务号

互联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10229589号-1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1050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地址:无锡市中南西路8号(湖滨路与中南路交汇处)   版权所有 无锡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