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
1、历史渊源
黄氏喉科自第一代黄文炳创始,至第六代黄元音时,“黄氏喉科“名气日隆。此后历经第七代黄鹤鸣、第八代黄冠群、黄冕群(江苏省中医院著名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时,黄氏喉科的名气响誉全国。
民国14年(1925年)城乡白喉流行,求治者众,屡见疗效。诊治时掌握喉症转归变化之规律,对病情诊断、症状变化及其预后的详尽阐述,为病家信服,一时名噪锡邑。
1954年由八代祖传喉科世医黄冕群及堂弟黄翼臣、子黄莘农、媳过兰桢共同创立了无锡市中医医院的喉科。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内外并重为主要特色精髓。内服中药以清热解毒,外用吹药以消肿、除痰、止痛、祛腐、生肌。其中吹药法为喉科所特有。黄氏喉科治疗喉疾颇负盛名,治疗口糜、乳娥、烂头娥,挖眼疳等,尤以治疗“走马牙疳”为最,求医者遍及全国各地。在众多的黄氏特色吹药中,“养阴生肌散”曾在全国中医中药交流大会上展出,被卫生部收录入《全国内科学》并获卫生部颁发的奖状、奖章。
1986年起,黄冕群之子黄氏喉科第九代传人黄莘农着手整理黄家祖传验方“响声方”治疗声音嘶哑,并加以多处改进,研制了新一代的“黄氏响声丸”,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又无偿捐献给了无锡中药厂大批量生产,“黄氏响声丸”在国内广为人知,如今已销往世界各国。中央电视台专门来锡采拍专题片,并于2008年4月在央视4套播出了《中华特色药:黄氏响声丸》。“黄氏响声丸”被称作“方出世家,经典传承,现代医学,治嗓灵验”。
喉科世家经过几代传承后,至今已传至十代,第十代传人黄正色(黄莘农之子)、任思秀(现任喉科主任)又再传至新一代的学生。他们在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及口腔粘膜病的诊疗方面,保留和继承了黄氏喉科的传统特色,注重内服与外用药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门诊量逐年上升,病种亦逐渐增多,中医药的特色治疗,特别是吹口药的外用效果,老少皆宜,减少了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复发倾向,也减轻了病人的医药费用的负担,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倍受病家的赞赏。每年门诊约有70%以上的病人使用吹口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2010年无锡市中医医院黄氏喉科已列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被列入“十二五”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被正式确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
2、传统特色
(1)诊疗特色: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内外并重为主要特色精髓。
(2)诊疗项目: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擅长咽喉口腔粘膜疑难病的诊治,如声带白斑、声带慢性炎症性疾病、口糜、复发性口疮、口腔霉菌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3)特色方剂:黄氏响声丸、通用消肿散、养阴生肌散、青黛祛腐散、消肿代刀散、止血散等
(4)传统器具:碾钵、碾杵、筛子;青花瓷药瓶、吹药管;铜制储槽
3、历届培训班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央卫生部肯定了无锡市中医医院黄氏喉科的成绩,卫生部专门拨款,委托无锡市中医院建立喉科培训基地,开办了7期全国中医喉科培训班,学员来自16个省市,后又开办了3期省级中医喉科培训班。
4、传承脉络
第一代 黄文炳
第六代 黄元音(“黄氏喉科”名气日隆)
第七代 黄鹤鸣
第八代 黄冠群
黄冕群(江苏省中医院著名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第九代 黄莘农( “黄氏响声丸”献方者)
第十代 黄正色 任思秀(无锡中医院喉科)
再传弟子:刘贇、晏英(无锡中医院喉科)
黄氏喉科特色技术
1.黄氏喉科外用吹药系列
黄氏喉科外用吹药系列注重辨证应用,根据喉疾局部症状辨别寒热虚实,加减用药,选择功用、主治不同的处方为其基本方,用药、用量随症变化,灵活加减,变通运用。
①黄氏消肿散
【主要适应症】 喉痹、喉喑、乳蛾、喉痈。
②黄氏生肌散:
【主要适应症】 口疮。
③黄氏祛腐散:
【主要适应症】 实火型的口疮及口糜、鹅口疮等。
2.针灸治疗
【主要适应症】 喉喑、喉痹、口疮、鼻鼽等。
3.黄氏喉科发声训练法
【主要适应症】 喉喑。
4.中药超声雾化吸入
【主要适应症】 喉喑、喉痹、乳蛾。
5.导引术
【主要适应症】 喉痹、耳鸣的辅助治疗。
6.中药离子导入法
【主要适应症】 喉喑、喉痹。
7.中药贴敷
【主要适应症】 口疮、鼻鼽。
8.微波治疗
【主要适应症】 喉痹、乳蛾、鼻衄、鼻窒。
传承人介绍
代表性传承人
黄正色 黄氏喉科第十代传人。1978年到无锡市中医医院工作,随父黄莘农主任学习中医喉科临床,并在南京中医学院无锡中医专科班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长期从事中医喉科专业工作,擅长于中医中药治疗咽喉、口齿疾病,继承了黄莘农老中医的中医喉科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传统经验,疗效确切,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声誉。
主要传承人
任思秀 黄氏喉科第十代传人。喉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自工作起长期跟随“黄氏喉科”第九代传人黄莘农主任抄方,学习黄老中医喉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1994年正式拜黄莘农主任为师。数十年的医教研生涯,以全面继承并发扬“黄氏喉科”学术思想为己任,是“黄氏喉科”的守望者和主要传承人。她继承了老师黄莘农老中医的中医喉科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传统经验,擅长中医喉科疾病的诊治,疗效确切。同时,在中西医结合诊疗咽喉、口齿、鼻、耳部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专业文章。曾主持并获得二项科研成果奖(江苏省中管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无锡市科技进步四等奖)。
工作室建设规划
进一步发掘和保护黄氏喉科的特色技术,总结和传承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不断完善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进一步剖析中医诊疗难点,提出解决措施;及时修订、优化诊疗方案。用非遗平台,建立黄氏喉科工作室。丰富专科建设内涵,形成专科特色和技术品牌。
依托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平台,及时收集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新进展,通过与全国、省市级中医药学会合作组织学习班,推广黄氏喉科特色疗法。
扩大科室规模,改善基本设施条件。完善专科构架、人才配备、队伍建设、医疗设备,提高专科管理、技术质量,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由“中医喉科单元”向“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转变,争创为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的无锡市中医耳鼻咽喉科诊疗中心。
工作室成员
任思秀 黄氏喉科第十代传人。喉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自工作起长期跟随“黄氏喉科”第九代传人黄莘农主任抄方,学习黄老中医喉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1994年正式拜黄莘农主任为师。数十年的医教研生涯,以全面继承并发扬“黄氏喉科”学术思想为己任,是“黄氏喉科”的守望者和主要传承人。她继承了老师黄莘农老中医的中医喉科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传统经验,擅长中医喉科疾病的诊治,疗效确切。同时,在中西医结合诊疗咽喉、口齿、鼻、耳部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专业文章。曾主持并获得二项科研成果奖(江苏省中管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无锡市科技进步四等奖)。
刘赟 主治医师
晏英 博士,主治医师
杨一宇 副主任中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对耳鸣耳聋的治疗及康复尤有研究。
孙健 主治医师
秦岭 住院医师
黄正色 黄氏喉科第十代传人。主治医师。1978年到无锡市中医医院工作,随父黄莘农主任学习中医喉科临床,并在南京中医学院无锡中医专科班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长期从事中医喉科专业工作,擅长于中医中药治疗咽喉、口齿疾病,继承了黄莘农老中医的中医喉科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传统经验,疗效确切,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声誉。
陆野 副主任中医师。专治中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擅长治疗治疗失音、口腔粘膜扁平苔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