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杀手,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负担和经济损失。据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65岁以下人群约占50%,表明我国脑卒中年轻化趋势严重,且每年仍以13%的速率在上升,复发率高达17.7%。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患者一旦得病,或生命不保,或瘫痪在床。自己不能再工作不说,常常还要陪上一个人护理。时间一长,患者本人感到痛苦,家属也被经济和精神上两副重担压得受不了,对于贫困家庭更是天大的灾难。

脑卒中固然可怕,但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控制好危险因素,可以防患于未然。“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脑卒中防治中急需建立的长效机制。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级、二级预防措施,可减少至少75%的脑卒中发生。

与中风发生有关的因素通称为危险因素。国内外对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将中风的危险因素归纳为如下3类:第一类:无法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或民族、家族遗传史。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会增加,男性高于女性,黑人高于白人,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发生中风,家庭成员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也增加。第二类:有望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少、高脂饮食、酗酒、血液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经过控制或治疗后有希望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下降。第三类:可以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和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等,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上述因素可以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增加,但经过控制或合理治疗后,发病的可能性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切不可放任不管,一定要积极管理好危险因素,并且到有资质的正规大医院做脑血管筛查,请医生提出预防和治疗的专业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有名词,脑卒中日渐年轻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年轻人对脑卒中更应该给予关注,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更应该注意。

脑卒中筛查具体检查的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六项、心电图、心超、颈部血管超声、TCD、头颅CT等,针对青年卒中,我们还增加了蛋白S、蛋白C、抗心磷脂抗体、血管炎相关指标等项目,一般的体检不会涵盖这些检查。实际上,脑卒中筛查不仅仅对预防脑卒中有效,对于心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的预防,也是很有效的。我院脑病科积极致力于卒中筛查及相关干预工作。如果您有需要,可于脑病科(神经内科)门诊、卒中门诊、中风病(脑血管病)专病门诊、治未病中心进行脑卒中筛查,筛查后于周三下午至我院门诊四楼中风病(脑血管病)专病门诊获得相关的咨询与帮助。我们希望在您的积极配合下,您可能存在的中风危险因素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有效地降低您的发病风险,更好地维护您的健康权益。

重视脑卒中的筛查,有意识地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定期进行"脑血管体检",定期进行脑血管筛查,是应对突如其来的中风最好的利器!同时我们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某些生活行为因素与中风发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如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针对这些因素,应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如吸烟者应戒烟或限制吸烟量,饮酒应适量,避免过量饮酒;饮食成分中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适量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这些措施均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