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勇士 "中药飘香"隔离病房
“看到中医来了,我就放心了。”扬州第三人民医院25病房里一位老奶奶望着穿成“大白”的谈晓东笑着说。
目前,我院三名援扬医生已进入隔离病区工作。谈晓东和邹思捷两人共同负责两个病区的7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药处方及治疗。第一次这样全副武装地连续工作,谈晓东直言:的确很闷,不透气,活动多一些就不停出汗。就这样,两个暖心的移动“大白”在病区里一一查看患者。由于防护需求,他们带着两层乳胶手套,给脉诊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他们更加注重问诊和舌诊,不漏过一个细节,查完房下来又埋头拟定处方。中医的处方用药讲究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每增减一味药都仔细推敲,全然顾不得自己已经口干舌燥而去喝一口水。
而同样忙碌的还有刘斐,她是这次医疗队中唯一的儿科医生,负责病区里小朋友的中医药治疗。生病的小家伙儿多少有些惶恐,吃药总是苦的,打针总是疼的,而常年和小朋友打交道的刘斐在这方面可是经验十足。她柔声地对一个5岁的小女孩说道:阿姨会给你开点中药吃,可能有点苦,但是会帮你快快打败病毒,早点回家好不好?小女孩点点头。
从一早忙碌到一点多,刘斐还没有吃上午饭,直到下午她才有了一点点空闲,望着病房里生病的小孩,她又想起自己的儿子,“我这两天只能打电话听听他的声音,不敢视频,怕他看到我会哭,打电话的时候也最怕他问我怎么还不回来?”不过相信他会明白的,妈妈不在身边是去帮助其他小朋友了,在他心目中,妈妈不仅是妈妈,更是个英雄。
尖刀队 “红色堡垒”筑牢一线
8月8日晚,支援扬州核酸采样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召开第一次支部大会,我院队长张淑平任纪检委员,会后在支部指导下组建起一支先锋突击队——抗疫尖刀队,在她的积极发动下,目前已经有来自无锡多家医院的18名队员加入,主要负责及时支援任务特别大的采样小组,承担应急任务。这边刚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那边就接到晚上的紧急任务,队员们二话不说,穿上防护服整装待发,任务从晚上10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防护服下长时间的密不透风,让不少队员出现了头晕呕吐等明显不适,但没人说一句辛苦、喊一声累,如今又投入到第六轮核酸采样工作中去。
又是天蒙蒙亮时出发,连续10几个小时的工作,核酸采样看似步骤简单,其实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市中医院护士潘静曾碰到过一位居民,他说:“医生,您轻一点,我喉咙很浅的。”果真这位居民对咽喉部的刺激特别敏感,棉签刚进入嘴巴就出现了强烈的呛咳,随之而来的便是星星点点的喷溅物。为了不让棉签伤到患者,潘静以最快的速度稳住手,精准完成采样后赶紧更换防护设备。
姐妹花 “侦查尖兵”闻令转场
王书乐和汤加此时也从南京转战扬州,承担核酸检测工作。24小时、2万管、4班倒、舱内空间小、环境闷热、手动加样……这对姐妹花的工作没有了白天黑夜,经常是早上7点出仓,中午1点又要入仓,前两天还连续工作40个小时未曾合眼,被汗水湿透的衣服、发干的嘴唇、深深的勒痕……都是她们英勇的印记。
昨天是王书乐小儿子的生日,原本以为在南京完成任务后能赶上孩子的生日,而转战扬州却让这个简单平凡的愿望也成了"奢望",为了既不耽误工作又能给孩子过个生日,王书乐和家人商量趁着她短暂的休息时间,提前给孩子庆祝生日。曾经有过支援市定点救治医院核酸检测经验的她信心十足,“去年那么未知、艰苦的条件下,我们都打了胜仗,这次虽然面对的是狡猾的德尔塔病毒,但相信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念,做好防护,一定会迎来再一次的胜利。”
在扬州的移动方舱中,面对着随时可能出现的传染源,汤加也淡定而自信,她小心地把样本病毒保存液及模板加到相应的小而密集的孔板里,她便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每一步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预备队随时候命奔赴一线
近日,我院再次响应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号召,短时间又集结一支由7名医生、14名护士组成的中医医疗预备队,发动报名的通知一发出,主动请缨的声音不绝于耳。尤其是在阻击新冠疫情中冲锋在前的呼吸科,尽管人员紧张,却也几乎全员报名,大家克服一切困难,直面挑战,勇于担当的精神让人感动,也充分体现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