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晨,51岁的郭先生正和前来查房的普外科主任丁忠阳聊着自己的病情,说自己已经能吃一些流质了,看着外面的蓝天,心情不错。
很难想象的是,就在不久前,郭先生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最终在市中医院急重症部、普外科、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检验科、内镜中心等多个专科的协作下,将他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回想起来,郭先生仍然后怕的一天
因为呕血不止,郭先生被送到医院急诊科,情况危急,仅肉眼可见的呕血总量就达3000-4000mL。
值班护士箭步上前,熟练地上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抽血,监护仪持续报警,值班医生周浩在询问病情后果断作出判断: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夏小琴立刻完成深静脉穿刺,给予快速补液、大量血管活性药物,输血科也第一时间送来了2000CC “救命”的血制品。
生命体征勉强维持住了
但这出血的病因究竟是什么?
刚下手术台的普外科主任丁忠阳前来会诊, 迅速了解病情后,作出了积极抗休克同时紧急胃镜检查。在核酸采样结果未出的情况下,赶来的内镜中心沈旦蕾冒着风险完成了检查,由于出血量太多,视野不清,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出血部位难以判断,沈丹蕾和助手边推镜子边吸出血液,大汗淋漓。经多次反复进镜、高位翻转镜身……最终在胃角发现了铜钱大小的溃疡,不停地喷射性出血,此时镜下止血不太可能了。
患者命悬一线,怎么办?
丁主任当即决定紧急手术,患者被快速送往手术室,与此同时,蒋盘强、冯舒等医生已和家属完成了术前谈话签字,手术室里也一切准备妥当,一场无缝对接的生命接力开始了!
有了精准定位,术中治疗就有了目标,由于出血部位靠近幽门部,手术团队对患者行下半部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整个抢救过程历时2个多小时,患者转危为安。
这样凶险的手术,自然少不了麻醉科保驾护航。接到通知后,尹卫娟、张建楠、徐永成等麻醉专家疾步赶到手术间,麻醉机、呼吸机、深度监护、体温保护系统、麻醉抢救药品准备到位。
大量呕血造成口腔积血较多,插管难度陡增,在快速控制气道后,大家配合默契,准确无误地将管子送进了声门,又锲而不舍地成功穿刺桡动脉置管,为后续抢救工作奠定了基础。
收缩压低至69mmHg!
乳酸高达9.7mmol/L!
休克、酸中毒异常严重,此时的麻醉医生们分工合作,几双眼睛紧盯各种仪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这时候“稳住”是第一要务!
检验科迅速出具检验报告,输血科紧急调配充足的血制品,整个抢救过程紧张而有序,经过2个多小时的争分夺秒,患者与死神擦肩而过。
手术很成功,“喷血”已经止住!
但患者仍未脱离危险期,此时“生命接力棒”交到了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手中。“这个病人目前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面临诸多难关,前面的同事奋力抢回了一条命,后面就看我们的了!”吴锡平主任犹如定海神针,有他在,大家就安心。
由于长时间缺血,组织灌注不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生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切口到处渗血,血压不稳,多脏器损伤,ICU的医护团队全天候监测——调整出入量、补充调整凝血功能、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尽可能避免大量失血又大量输血的各种并发症,维持呼吸血压平稳,促进损伤脏器的恢复。
经过4个日夜的精心救治,郭先生各项生命指标逐渐恢复并顺利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渡过危险难关,转入普通病房。
这样的“生死时速”在市中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生命所系,性命相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全力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为患者点燃生的希望,这是每一个中医人的铁肩担当,我们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