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
今年的五一是个特殊的劳动节!
节日期间,不仅有近150名中医儿女奋战在外、支援抗疫工作,“留守”在家的全体员工也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默默承担起所有岗位上的工作,尽心尽力、高效优质保障着市民健康。
在全民抗疫的当下,每一位默默“坚守者”都值得被歌颂、被礼赞!
医院在岗职工五一剪影
随着防疫口径的动态收紧,医院各入口处预检分诊工作难度加大,工作人员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来院患者出示门铃码和行程码,遇到一些不理解政策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患者还需要耐心解释、仔细指导。
各诊室里的专家们仔细倾听患者的症状描述,并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五一期间的急重症部格外忙碌,假期第一天上午抢救室便连续接诊两位高龄危重患者。一位90岁老太太,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突发血压低、恶心呕吐,无法进食;一位88岁冠心病老人,突发胸痛,值班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救治及时、判断准确,胸痛中心及时前来会诊,为两位高龄患者进行急诊手术。
各病区也同样忙碌,因为疫情防控要求等原因,病区进行整合优化。6A病区目前作为内外综合病区,即便是小长假期间也是满员状态。
一位糖尿病足的患者,病情极为严重,脚后跟创面较重,溃烂得露出了骨头,护士们不厌其烦地每日为其清理伤口、中药换药,在连日的悉心照料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家属也感激不已。而另一位外伤患者,同时被诊断为凝血因子缺乏,每天需要输入大量的血制品,纠正凝血功能,期间患者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一度不稳定,救治、护理难度不言而喻,但即便面对这样危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并肩协作,“陪”着患者逐渐好起来。
8B病区,一位骨折术后的老年患者,出现了手术后的创伤反应,家属万分着急,王建伟主任得知便赶来查房,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创伤中心假期间共收治13名病人,5月3日更是接诊了一名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经流调得知其有江阴旅居史,但病情又需要立即手术,创伤中心主任助理吴毛得知消息后,立刻从家赶来,带领团队“全副武装”在负压手术室内为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而医生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手术室的工作一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假期共完成了20台手术。放假第一天医护团队便从早上8点干到了晚上6点,值班人手不够,一个电话,备班同事纷纷集结,全力以赴。
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右下肢的疼痛已持续半月有余,折磨得患者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十分痛苦。脊柱科张亚峰主任团队放弃休息时间,也要为患者解决病痛,3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中心实验室、检验科和输血科全体依然是24小时待命,方仓一开启,他们便要跟上,又是几轮24小时作战,又是几个不眠之夜,他们和职能科室、护理部、药学部的同事共同协作,完成上级交办的近8000管检测量,且每次都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抢出了速度。
中医药的提早介入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环。节日期间,药学部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继续做好定点隔离酒店的中药供应保障工作,共煎制2150袋龙砂防疫方汤剂、制作中医防疫香囊310个。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十几口煎锅同时煎煮,室内一片“热气腾腾”,师傅们顾不上汗流浃背,步骤一环扣一环,为了早一点给隔离人员送上预防汤剂。
在外中医儿女坚守抗疫岗位
我院四名检测精兵自3月30日出征上海以来,已坚守近40天,他们都是多次支援外市核酸检测任务的“老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核酸采样队在假期依然往返于上海无锡两地,从早上四点左右起床准备出发,工作到下午六点左右返回无锡驻地,人均采样量逾600人次,身穿厚重防护服在上海烈日下工作的他们凭借自己的认真负责,赢得了上海市民的感激。
援沪医疗队的队员们尽管遇到了困难、阻力,但大家依然士气不减。在鲜红的党旗前,大家共同重温入党誓词。面对后半场战疫,他们将恪守医者初心,一如既往保持昂扬的斗志,服从安排,积极主动,一鼓作气,助力上海疫情实现早日清零。
原先支援苏州采样队结束了20天的战斗,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边“无缝对接”再踏“征程”,在得知疫情最新消息,大家纷纷挺身而出。5月6日凌晨,这支队伍又赶往社区进行核酸采样。队员蒋月月前两天扭伤了脚踝,为了不拖队伍的后腿,她拐着脚,但一穿上防护服,她就像变了个人,采样动作干净利落。
还有一位骨伤科医生,远离家人和朋友,坚守在遥远的阿合奇。胡钢医师是我院的援疆医生,他正在阿合奇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为患者耐心地解答各类疾病咨询,解决骨伤病痛,为乡民开展专业的疾病科普和宣讲。
致敬一线工作者
岁月静好
是因为有你们负重前行
向所有坚守在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医务工作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