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加之新冠病毒影响,呼吸科门诊、住院患者急剧增加,而且高龄、高危、病情变化快的病人也很多。
连日来,呼吸科床位天天爆满,急危重症患者数量也很多,心电监护、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数量比往常多了好几倍,而坚强的医护人员顶住了压力,守护着这“一呼一吸间”的安定。
科里的人陆续病倒,作为科主任,唐亮主任坚守在病房和门诊,还要承担市里和全院的会诊,家里87岁的老母亲也不幸感染了,他一边照顾老人,一边照料科里,最艰难的时候只有2个医生能够正常上班,他几乎一直“泡”在医院,牢牢看护着危重患者。
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高广飞最近刚完成一例重症患者的抢救,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此次发病后出现明显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诊断为Ⅰ型呼吸衰竭。高广飞根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采用三药三方和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案,搭配俯卧位通气,72小时后复查CT,已有明显好转。
“我身体素质强还是老同志,理应我先上,谁都别跟我争!”在一场支援争夺战中梁国平医生成功获胜,义无反顾地赶赴急诊支援。李江医生在自己的休息时间也不离开科室,经常搭把手和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门急诊、查房......总是随叫随到,“能行”成了他常挂在嘴上的话。
病人多、病人重,对于护理工作的挑战是巨大的,仅每日的输液量就比以往多了三倍不止,护士站里的呼叫器就没有安静的时刻,配药间、病房、走廊,到处能看见忙碌而又坚定的身影。
护士长单珍珠有着多次援外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明自己也感染了,但仍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带领病区护理团队战斗在一线,即使再累再困,面对患者也总是轻声细语,“对不起,我换个补液,马上就回来”“不好意思,我这边有个病人正在抢救,稍微等我一下”......
朱留艳在人手最少的时候,夜班连着中班转,连日的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值班的时候出现高热,自己出现了胸闷不适,氧合一度掉到了80%,经过及时处理,呼吸衰竭才有所好转;朱凌枫的丈夫要赴国外维和,离别在即,但朱凌枫为了科室留了下来;“妈妈,放心上班吧,我一个人不怕......”连续上了4个夜班的刘书护士,只能让年幼的女儿独自在家。这样感人的故事不胜枚举,都能折射出医务工作者的大我与大爱。
一阵阵的咳嗽声后,都是医者担当的坚持。疫情所带来的寒冬阻挡不了大爱无疆带来的温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坚守下,爱和希望一定会比病毒跑得更快。我们期待着街头重现繁华,巷尾重闻欢歌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