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当前疫情形势,确保救治平稳有序,我院及时整合床位资源,在扩容ICU的基础上,又开设4个亚重症病区,并组建4支队伍——重症巡诊专家组、重症护理专家组、呼吸机指导专班和中医药指导专家组,扩展重症救治能力,最大限度接收并救治患者。
内科副主任朱冬云所在的13B病区自1月2日起正式作为亚重症病区接收患者,收治的患者多合并基础血液病或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差,在之前的感染高峰中受到的影响较大,病情重,变化快,出现急性肾损伤、慢性患肾衰急性发作等……病区内需要紧急透析、肠便CRT的患者随之增加。查房、抢救、治疗……60多张病床前时刻都是“白大褂”们打转的身影。
一方面要时刻关注患者呼吸系统炎症的情况,一方面又要加强对基础慢性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这比往日的难度增加了数倍不止,尤其是肾脏病的专科操作——腹膜透析、瘘管维护、血液透析,都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都不是医护人员“放弃”的理由。
“我没问题,可以坚持!”面对奥密克戎感染,谢婷作为科室唯一一个没感染的“幸运儿”,为了让同事们能够安心地尽快康复,她一个人顶住了,连续工作超过2周,上完夜班也顾不上休息,继续连轴转。当然,像谢婷这样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她们在病痛与困难面前,都选择了“让我上”!
“不同的战场,相同的战斗!”护士长杨咏君从13B被抽调到发热门诊紧急支援,“中招”后一直惦记着返岗。亚重症病区组建当天,科内的护理团队正分散在各个病区开展工作,一筹莫展的她在工作群中发了动员消息,科里的年轻护士包括刚下中夜班的二话不说就从家里赶过来,帮着做好一切准备。
最让杨咏君感动的就是特殊时期团队精神更加凝聚,能返岗的7名护士不仅要完成病人回迁工作,还要接收新入院的重症患者,中午11点多补液送到病区,即使临近休息时间,但大家很默契地放弃午休,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面对年轻护士说的最多的就是“我来我来”“给你做个示范”“遇到不会的你直接叫我”......
10A病区(脑病科和老年病科)平时老年、高龄患者就较多,这次也作为收治重症肺炎、脑血管和其他脑病科疑难症状患者的主要阵地。
最紧张的时候,科室先后派出4名医生支援急诊,病区仅剩5名医生,副主任赵义纯更要兼顾病区、门诊,每天要往返数次,身体尚未恢复,她走起路上都气喘吁吁。
“抓住时间窗,立刻为患者溶栓!”即使是深夜,卒中中心也都是灯火通明。冬季本就是脑血管发病高峰,多数患者受肺炎影响,出现血栓导致脑血管堵塞,卒中中心一如既往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溶栓、取栓。
护士长徐佳的手机里始终保持着姐妹们给她发的返岗申请。目前病区共收治72名患者,重症率高达72.86%。每日仅需要准备的补液就超过300袋,输液、雾化、吸氧、吸痰、翻身......这些简单又繁琐的护理工作让大家一刻都不得闲。
大内科护士长张晓群阳性发热也坚持在岗,调配人力,忙前忙后帮助病区申领物资。大家苦中作乐,在隔离衣上写上“挺近决赛圈”等字样相互鼓励着。
为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科室医护人员克服人手不足、重症患者多、依从性差等困难,两三个人一组,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帮助、指导、督促患者及家属做好俯卧位通气,应趴尽趴,操作下来,个个却都累得汗流浃背。
责任面前义无反顾,生命至上冲锋在前。身着白衣,是他们用自己的担当和奉献,书写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