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有一位优秀的领跑者,必然有一群忠诚的追随者。领跑者因执着成就卓越,追随者因激赏而趋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付出,在对事业不懈地追寻中,“小我”托起了“大我”,“大我”点亮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人生。
值此开展向尤建良团队学习活动之际,编者走近尤建良和他的团队,让我们通过图片和采访,从更为广阔的视角、从更深的层面去了解和认识我们身边的人,希望大家从中获得感悟和启迪。
尤建良 无锡市名医。肿瘤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中医师。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省“百名医德医风标兵”、省卫生行风先进个人、无锡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1年当选为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编者:尤主任,您好!您和肿瘤科多年来获得了很多的荣誉,2010年,您还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殊荣。应该说这些荣誉的取得,是您和您的团队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多年来对您和您的团队执着于事业的肯定和褒奖。现在医院里正在开展向肿瘤科团队学习的活动,作为这个团队的引领者,您觉得肿瘤科最成功的是什么呢?
尤建良:我感觉我们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一是科室在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肿瘤科形成了以“微调平衡理论”为核心,中医药免疫治疗、化疗、介入治疗等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肿瘤体系,创制的扶正和胃合剂、肃肺合剂、消症止痛膏等系列自制特色制剂受到了广大病员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二是科室进取意识强。我们体会到,出色的团队必须要有勤奋的进取精神,要时刻把握专业发展的新动态,要坚持创新。我们肿瘤科依据“微调平衡理论”开展的相关科研项目,先后获得省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展的“综合开管疗法治疗消化道癌性狭窄”、“双介入治疗小肠梗阻”、“中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均收到明显疗效。应该说,我们科室的发展是在继承中的发展,是在创新中的发展。
编者: 肿瘤科走到今天,凝聚了几代人集体的心血和智慧。作为科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您觉得您个人在科室发展中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尤建良:我觉得首先要发挥科主任的管理作用。科主任负有指导和制定科室长远发展规划的责任。作为医院整体的一部分,科室的发展,即是医院的发展,因此科室的发展目标需要与医院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还应当负有指导科室技术进步的责任。科主任不一定需要掌握临床诊断治疗所需要的全部先进技术,但要能把握科室中每一个成员的优缺点,将他们的优势作用发挥到最大。
其次要发挥科主任的学术作用。作为科主任,要带动科室成员在临床工作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以此来推动科室的长足进步。要发挥好学术传承作用。要指导科室内的青年医师有针对性地学习,促进他们学术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编者: 近几年肿瘤科的发展应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成绩有目共睹。随着未来新中医院功能定位的确定,肿瘤科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抉择。对照科室未来的发展要求,您觉得我们这个团队目前最缺的是什么?未来的发展之路又该怎么走?
尤建良:我们科室目前在专科人才梯队、技术开展、科研能力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应该说还有不足。科室未来的发展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几项创建工作。即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诊疗中心和无锡市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二是在提高晚期胃癌、肺癌等病人生活质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大肠癌术后转移复发实验研究等技术方面进行重点攻关。三是要加强专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力度。
胡萍萍 肿瘤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肿瘤科学科带头人。曾获无锡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无锡市中医药学会先进个人、江苏省“巾帼建功 ” 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编者:胡主任,您好!作为肿瘤科副主任,多年来,您协助尤建良主任共同把肿瘤科打造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很多人都说您和尤主任是最佳拍档。借此机会也想问问您,身边有尤主任这样一位标杆式的先进典型,您是否会有压力呢?
胡萍萍:我们科室每一位同志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都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大家工作都很努力、敬业,也都以这个团队为荣,在这样的氛围下,团队成员应该是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我作为科室副主任,是团队中的一员,应该辅助尤主任管理好这个团队。假如说我对这个团队有所贡献的话,也都是应该的。
编者:您所理解的个人和团队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胡萍萍:我觉得个人和团队之间应该是个体与团体、分力与合力、单打与协作、互利共赢以及个人愿景与团队愿景相辅相成的关系。
编者:现在全院正在开展向肿瘤科团队学习的活动,您觉得作为团队自身来说,应该如何来投入这项活动?
胡萍萍:我们要回顾和总结科室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要更加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身。要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团队合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要虚心吸取其他团队的优点与长处,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周留勇 尤建良“师带徒”结对培养对象,肿瘤科主治中医师。曾获江苏省第五届优秀青年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2011年成为无锡市医管中心医学重点人才“导师制”培养的培养对象。
编者:周医生,你好!作为肿瘤科这个团队中的一份子,你怎么看待你所在的这个集体?
周留勇:我们是一个不断学习的集体。尤主任不管每天工作到多晚,他都坚持学习。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集体的所有成员也都在不断学习。我们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集体。尤主任在“微调平衡治癌法”的基础又独创了“隧道抑癌疗法”。在他的帮助和指点下,我们集体成员也都在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开展科研攻关,在专业上不断创新。我们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尤主任平易近人,无欲无求,一心为了我们这个团体的发展壮大。在他的影响下,我们集体成员都相互尊重,团结如一。作为肿瘤科这个团队中的一份子,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编者:你是尤建良主任的学生,从老师身上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周留勇:我刚到肿瘤科工作便有幸成为尤建良主任的“徒弟”,跟师学习近9年,获益匪浅。首先,我学到了老师的临床经验。老师把他20余年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于我,使我的临床实践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次,我学到了老师的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他一直指导和带领我进行肿瘤相关课题研究,我们已经完成两项科研课题,一项在研。我们共同发表了论文17篇,包括1篇SCI期刊论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老师“大医精诚”的精神。在从师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这种精神一直感染着我,而且将永远感染着我。
编者:你觉得像你这样的年轻医师在团队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周留勇: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轻医师在团队中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要继承并践行我们团队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前辈的临床经验,并发扬光大。“启下”就是要在自己早日成才的基础上,带教好团队中的新成员,要为科室的进步发挥出个人应有的作用。
袁可淼 肿瘤科住院医师。
编者:袁医生,你好!你去年刚到肿瘤科工作,这个科室给你的第一印象怎么样?
袁可淼:第一天踏进肿瘤科,看到尤主任和同事们一起病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专业和病患的角度制定治疗方案;看到尤主任查房时的严谨细致,处方时的废寝忘食;看到同事们工作时的有序配合,休息时的礼让关心。我对这个团队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高效专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集体。
编者:作为这个团队中的新成员,你觉得这个团队能给予你什么?你在这个团队中又能学到什么?
袁可淼: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在尤主任身上,我懂得了“大医精诚”;在同事们身上,我懂得了“团队精神”;从前辈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能在这样的团队中学习和工作,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张淑平 肿瘤科副护士长,护师。曾获江苏省护士岗位技能先进个人、江苏省技术能手、无锡市十佳护士、无锡市百名优秀护士等称号。
编者:护士长,你好!身在肿瘤病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病人,你觉得肿瘤科的护士和其他病区的护士相比有哪些不同?
张淑平:肿瘤科是个特殊的科室,肿瘤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饱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情绪和性格常常不稳定。因此我们肿瘤科的护士和其它病区的护士相比,往往具有更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更为良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也更为敏锐和迅捷。此外,由于一般晚期肿瘤患者的静脉条件较差,我们的静脉穿刺技巧也相对较好。
编者:你觉得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怎样的关系?
张淑平:我觉得医护人员之间应当是一个精诚协作的关系。医疗和护理是业务工作中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系统,支持、协作和彼此尊重的医护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护患之间我觉得应该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要学会换位思考。护士要富有同情心,能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患者;患者也应体谅并尊重护士的劳动,要积极地配合治疗。
编者:作为肿瘤科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觉得护理团队在促进科室发展方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淑平:作为我们护理团队来说,应当要夯实护理基础技能,并积极开展专科护理新技术。要根据科室的发展规划,同步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只有医疗与护理共同进步,我们肿瘤科这个团队才能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