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则心安”是曾国藩《戒子书》中一句名言。所谓慎独,是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坚持“慎独”,提高道德境界。
慎独可以正己。物先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毁而后毁之。大量的事实表明,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是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思想道德出了问题。党员干部如果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就有被腐蚀的危险。慎独正是一个防止和约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现的过程,一个保持和守护“自我”道德本性的过程。慎独的过程,也正是加强党性修养、思想改造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以达到正心正身正己,坚定理想信念,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精神境界,保持高尚情操。
慎独可以拒蚀。自古以来,为官者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握有实权,便会有人来“献媚”,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投其所好,喜欢养花的送花,喜欢字画的送画,喜欢收藏的送古玩,喜欢美女的送情人,喜欢房产的赠送别墅……面对各种严峻的考验,党员干部稍有不慎就可能钻进圈套,掉进陷阱,误入歧途。面对诱惑,拒绝还是接受,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却隐藏着人性中善与恶、美与丑的挣扎和交锋。而要想当好官、睡好觉,就需要有慎独的道德境界,认真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励,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
慎独可以修身。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环境十分复杂,纷纷扰扰的酒色财欲不断拉拢侵蚀党员干部的自我人格;另一方面,人生在世,都有七情六欲。面对腐败的侵蚀,人的某些欲望就会无限制地放大。而此时此刻,需要通过自我的“修身养性”,控制那些不合理的欲望。但有一小部分官员渐渐忘记信仰、理想和追求,堕落到只知肉体,只在生活平面以下的黑暗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慎独的过程,正是一种去芜存真、沉淀过滤的过程;一种通过不断反思、警醒自己,来找回纯洁自我的过程;一种充实、鉴定、重塑理想信念的过程。
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在今天来看,慎独就是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己给自己戴“紧箍咒”,不做违法之事,不贪不义之财,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