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化
晨钟暮鼓谈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与文化 >> 清风伴医行 >> 内容阅读
晨钟暮鼓谈人生

    晨钟暮鼓,一般认为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而在寺院,敲钟击鼓则是召集僧徒参禅的寺规,是每日的例行功课。钟鼓声声,高低不同,松弛有度,于人生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而晨钟暮鼓也逐渐演变为佛家的劝世箴言。

    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鼓,与钟配合有序,早晨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鼓声“紧慢相参,轻重相应,音声和畅,起复连环,隐隐轰轰,如春雷之震蛰”。钟鼓相和,或警醒世人,长夜已过,不要再恣意沉睡,或提醒众生,日行匆匆,不要再让生命虚度,转瞬韶华白首。

    寺院的钟声,不论早晚都是一百零八声。佛教认为,人有百八烦恼,钟鸣一百零八声,则除尽人间所有烦恼。人类的烦恼,多与名利相关,因而晨钟暮鼓又警示人们,不要迷失在名利之中,不要沦为名利的奴隶。

    名利本是中性的概念,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追求、拥有名利的人。一个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拥有了权力和财富,会懂得如何使之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可如果本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偏差,则可能会为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更有可能被手中的权力和财富所毁灭。

    当年,顺治帝听到寺院钟鼓后,曾消极地认为,“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他感叹自己本应是一个修行的僧人,却错生在皇宫内院,导致自己一生之误,而最终“(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这种抛弃一切的做法,却也并不是钟鼓警示的其中真意。放下,并非放弃,而是不执著于身外之物、不流连于俗务之中,知进退、善取舍的人生大智慧。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听那春雷般的鼓声,浑厚昂扬,令人感慨天地之广阔、自身之渺小,人世间的烦恼在天地岁月流转中又算得了什么?钟声如磬,悠扬辽远,更令人释然,名利不过身外之物,且屏气凝神听从心灵的呼唤,不要在红尘中迷失了自己。


医院总机:0510-88859999 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10-88859999转21100 预约电话:0510-81008810 投诉咨询电话一:82757832 安全隐患监督热线:82757832 投诉咨询电话二:8008287999(座机免费电话)

订阅号

服务号

互联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10229589号-1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1050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地址:无锡市中南西路8号(湖滨路与中南路交汇处)   版权所有 无锡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