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新闻中心
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我院组织医师节技能竞赛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医务工作者切实担负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医师节前夕我院组织开展了急救知识及技能操作竞赛、优秀病案评比竞赛。  
     急救知识及技能操作竞赛  
     本次急救技能竞赛分为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两个部分,分别由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专家担任考官。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各临床科室组织临床医师积极报名、认真准备,比赛中各位选手热情高涨、认真细心、专注操作,很好地完成了各个环节的竞赛,体现了杏林医者的良好精神面貌和专业水准。  
     通过此次竞赛,各位选手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急救能力,同时也在全院形成了“学知识、练技能、夯基础”的浓厚氛围,助推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优秀病案评比竞赛  
     本次优秀病案评比竞赛参赛病历内科以疑难病历、外科以四级手术为主,共邀请涵盖临床、质控、编码三个专业的七位评委。通过初审和复审两个环节,评委组根据《无锡市中医医院优秀病案评比质量检查表》详细查阅病历、认真细致评审,并就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病历不仅是医疗文书,还是评价医院贯彻落实国家医政政策、等级医院评审、绩效考核、医保DRG付费及医院内部管理等要求的重要资料及数据来源。通过本次竞赛,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升了病历书写的质量和内涵,推进了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奖名单吧!


 
“四敢”高质量发展红旗科室、岗位标兵风采录(二十) “四敢”高质量发展红旗科室  
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科是无锡市中医医院特色专科,科室传承百年黄氏喉科特色优势,以整体与局部结合、内治和外治并重为诊疗特点。科室下设的二级专科喉科是无锡市中医重点专科,“黄氏喉科疗法”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  
     该科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耳鸣耳聋(包括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白斑等各类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规开展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声带息肉等各类喉显微手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鼓室成形等耳显微手术。  

     该科不仅专于临床诊疗,还致力于科普志愿者工作。医务人员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开展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将“黄氏喉科疗法”的精髓与智慧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老年医学科(老干部科)  
     老年医学科(老干部科)是江苏省优秀老年营养病房、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老年营养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无锡市老年医学专科医疗联盟理事单位,以整体观念为核心,精准辨证施治,治疗与调理并重,“传统+现代”并驾齐驱护佑老年健康。  
     该科坚持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专科能力水平,多次诊治疑难杂症如噬血细胞综合征、卵圆孔未闭引起偏头痛及卒中、难治性帕金森病、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等。新制定中药协定处方如清热化痰通络方、湿疹方,在缺血性卒中、血管斑块和老年湿疹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今年新增三伏贴为活血祛瘀贴和培元固本贴,深受老年人欢迎。  

     该科积极申报院内科研课题两项,并致力多途径对老年常见疾病的防治进行科普宣传,帮助老年人在充分认识自身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疾病措施,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四敢”高质量发展岗位标兵   
杨智杰  
     推拿科主任助理,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手法研究专业委员会,目前正执行中国(江苏)第19期援马耳他医疗任务。杨智杰参加援马工作以来,致力于中医在当地的推广与传播,先后开展十余项中医新技术,积极在当地社区、学校、养老院等地进行中医文化推广展示及义诊活动,多次受到国家级媒体的报道。  

     每周三,他都会辗转往返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前往戈佐岛为当地居民提供中医治疗。尽管路途辛苦,但想到许多患者一周才能等到一次的治疗机会,他总是义无反顾的前往。在这段时间里,他也用真诚与疗效收获了当地民众深厚的信任与感激,这其中就有当地最高龄的索尼亚老太太。今年9月底即将迎来102岁生日的她,在每次治疗结束后都会拉上杨智杰的手,表达对他治疗的感谢。她曾说:“如果有机会,真的非常希望邀请你参加我102岁的生日聚会!”  
     费丽燕  
     急诊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费丽燕热爱护理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作为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人员,她每天24小时待命,无论是日常护理还是突发情况,她都能沉着应对,带领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做好应急处置、排除安全隐患、把控临床质量。科室人力资源紧张时,她总是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护理技术赢得了同事和患者们的高度评价。  

     她注重科室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科室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申报课题和科普作品,将颈外静脉留置负压穿刺技术作为适宜技术推广并申报了市专科护理技术,团队合作参加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  
     借助医院互联网+护理平台,她带领急诊护理团队上半年完成留置/更换导尿管30余例次,留置/更换鼻饲管5例次,皮下注射近10例次,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也收获了不少感谢信和锦旗。
悬壶济世七十载 护佑健康谱新篇——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8月3日至4日,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此次盛会由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龙砂医派分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主办,无锡市中医医院、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及无锡市中医药学会承办,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无锡市中医药管理局)指导。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原主席张连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房书亭,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陆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余海洋,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程海波,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秦咏薪、副秘书长顾文龙,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笪学荣,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卢军英等出席,国医大师施杞、王新陆,肖伟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长江学者、岐黄学者方邦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第四届理事长曹锡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党委书记周强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黄亚博等各级专家学者出席,陈可冀院士、仝小林院士、夏桂成国医大师、孙光荣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黄煌、汪受传等发来视频贺电,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学员代表等500余人参加。  



     领导致辞  指明方向  

     李昱在致辞中指出,龙砂医学流派历史悠久、医家众多,学术特色鲜明,具有临床指导实用价值。近年来在学术研究、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海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无锡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重要学术领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医药国际性学术组织,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龙砂医学流派国际传播,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无锡乃至江苏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朱岷表示,希望江苏尤其是无锡市要以龙砂医派分院成立为契机,借智引力,切实将专家的智力支持转化为龙砂医派传承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重点围绕解决临床需求,深入挖掘龙砂医派传承脉络、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中医药医疗高地、人才高地、科研高地和文化高地,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为建设健康江苏和中医药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秦咏薪在讲话时强调,无锡中医药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挖掘龙砂医派学术特色、文化内涵,将龙砂医派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地域性、综合性中医学术流派,加快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让无锡中医药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活态传承  擦亮品牌  
     一  分院揭牌:开启新篇  

     龙砂医派已成为代表无锡中医药历史沉淀、活态传承的重要学术流派,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近年来,无锡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市构建龙砂医派“一体两翼、点面结合、区域协同”的发展体系,大力推动龙砂医派的传承与创新,持续提升龙砂医派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会上,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龙砂医派分院正式揭牌。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龙砂医派分院院长陆曙表示,龙砂医派分院将以此为契机,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服务、健康管理、科研创新、文化传承及国际交流等多个维度全面推动龙砂医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为健康无锡、健康江苏乃至健康中国贡献龙砂力量。  

     龙砂机器人的亮相更是成为一大亮点,它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的智慧,通过舌诊、面诊、脉诊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精准诊疗服务。陆曙强调,龙砂医学流派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流派研究院正积极探索运用AI技术解析传统中医理论,构建大数据模型,培养基层中医人才,普及健康养生知识,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  文献的力量:《龙砂医派》首发  

     大会还举行了《龙砂医派》首发仪式。《龙砂医派》一书,系统梳理了龙砂医派的历史脉络、学术特色,界定了龙砂医派的属性特色,厘定了龙砂医派的内涵外延,探析了龙砂医派的形成要素,展示了龙砂医派的活态传承,展望了龙砂医派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对于推进中医学术的研究与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三  跨境花香:国际化布局  

     目前,龙砂医派相关学术观点逐渐成为学界热点,该医派传承弟子有千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及美、英、德、法、瑞、澳等多国。在大会上,多个国际医疗机构代表受邀参与授证仪式,为进一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四  深化交流:院校合作签约  

     现场,无锡市中医医院与瑞士中医药大学中医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中医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签约,开启了中西医结合与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中医学院临床部主任梁晶上周在无锡中医院进行了短期的中医研修,她表示研修期间收获很多,一定会把在无锡学到的龙砂医学流派的内容,包括五运六气、经方、膏方等带回香港,服务香港市民。她还透露了双方即将合作举办大型龙砂医派学术会议的规划,旨在搭建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承。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院长徐友华表示,无锡市中医医院拥有丰富的中医人文与临床资源,未来双方将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五  优势展现:“国字号”专科 

     会上,无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骨伤科、肿瘤科、脑病科、推拿科,江阴市中医院皮肤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进行展示。  

     跻身“国字号”行列,彰显了专科在医疗技术、服务能力、科研教育等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的建设不仅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关键方向,也是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慧赋能  学术盛宴  
     大会邀请了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医流派及其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主题演讲和深度探讨,从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医流派发展献计献策,也为无锡市中医医院建院七十周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医大师施杞、国医大师王新陆、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以及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主席朱勉生和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仁寿,分别以“弘扬流派特色,加强学科建设”“魅力中医——流派的文化视角”“中药创新药探索研究之实践”“从子午流注到时空针灸”和“现代视野下的中医地域流派建设的意义与举措”为题进行主旨演讲。  

     肖伟院士表示,在无锡市中医医院成立的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自成立近一年以来,专注于将临床上有效的传统经验方标准化、系统化地开发。特别是龙砂流派中的优秀复方,将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下转化为新的中药产品,惠及全国患者。  
     朱勉生教授分享了中医在欧洲的蓬勃发展态势。她指出,中医在欧洲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健康价值与文化魅力,其社会接受度和认可度也显著提升。中医治疗的范畴不仅限于常见病症,更在妇科、内分泌科及疑难病等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委会会长、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作《五运六气溯源——从三皇五帝到龙砂医学》报告,阐发了龙砂医派在赓续中华文明中的价值,论述了龙砂医派重视研究和运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学术特点。  
     全国名中医、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黄煌教授通过视频作了《龙砂医派的经方家》报告,介绍了龙砂医派的起源以及许叔微、曹颖甫等有代表性的经方家,进一步阐释了龙砂医派重视经方的研究与运用的特色。  
     融合发展  精彩纷呈  
     大会从学科建设、文化视角、中药创制等多维度分别启动龙砂医派五运六气、经方和药学三个分论坛,推动龙砂医派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共同谱写健康事业的新篇章。  
     龙砂医派五运六气分会场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导陆曙教授作《龙砂医派五运六气特色与五维辨治要略》专题报告。  
     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主委、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李宏教授作《五运六气临床思维与实践》专题报告。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委会主委、博导郑晓红教授作《复法大方养治疑难杂症》专题报告。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主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委会副会长王凯军教授作《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理论与操作要点》及《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临床实践注意事项与现场演示》专题报告。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主委、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老膺荣教授作《中医五运六气禀赋略说》专题报告。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无锡市名中医周亚红教授作《五运六气在龙砂女科中运用》专题报告。  
     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宜兴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和经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唐志安教授作《五运六气在龙砂男科中运用》专题报告。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委会副秘书长、无锡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主委陶国水副主任中医师作《从五运六气理论用经方》专题报告。  
     龙砂医派经方分会场  
     岐黄学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优生优育专委会会长、博导谈勇教授作《经方在龙砂医派女科中运用》专题报告。  
     无锡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叶纪平教授作《基于《金匮要略》“有故无殞亦无殒”实践探索宫内积液先兆流产治疗经验》专题报告。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副主委、博导王挺教授作《形神共病寤寐病证诊治思考:基于方证》专题报告。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博士、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经方研究专委会副主委张薛光教授作《黄煌经方“方-病-人”思维模式解说与实践体会》专题报告。  
     无锡市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高广飞主任中医师作《龙砂医派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运用》专题报告。  
     无锡市中医药学会经方专委会主委陆西宛主任中医师作《柴胡类方的运用》专题报告。  
     无锡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毕礼明主任中医师作《黄煌经方医学在急危重症中应用探讨》专题报告。  
     龙砂医派药学分会场暨江苏省老药工学术交流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程建明教授作《基于人用经验探讨名医验方成果转化》专题报告。  
     龙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史秀峰主任药师作《中药炮制品在膏方中的应用》专题报告。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教研室主任李林教授作《“以药制药”——中药特色炮制传承与创新》专题报告。  
     无锡市中医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李莎博士作《龙砂医派概述》专题报告。  
     龙砂医派“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国家非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宗保副主任中医师作《龙砂医派国家非遗“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介绍》专题报告。  
     江苏省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朱旭祥主任中药师作《龙砂医派药学的传承与创新》专题报告。
     无锡市中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胡敏敏主任中药师作《龙砂医派经典名方开发转化的思路与体会》专题报告。  
     近年来,无锡市中医医院深耕流派融合,流派发展成果丰硕,龙砂医派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通过此次大会,龙砂医学流派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展现了中医药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
     接下来,我院将进一步打响“龙砂医派”名片,做好流派传承发展工作,将流派诊疗技艺、特色优势应用于临床,促进临床诊疗、科研、服务能力的多维提升,让龙砂特色实实在在转变为专学科特色优势,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悬壶越甲子 精诚照杏林——我院举办赵景芳名老中医从医60周年学术研讨会      甲子轮回、春秋更迭。8月3日上午,赵景芳名老中医从医60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无锡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无锡市委会主委韩晓枫,中华中医药学会师承继教部主任周艳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第四届理事长、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原副主委曹锡荣,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卢军英,香港东华三院行政总监苏祐安,我院党委书记严雪峰,院长、党委副书记顾晓峰等领导专家出席,大家共同回顾赵景芳教授的从医经历,见证她的辉煌成就与卓越贡献。  

 
     坚守初心,行医六十矢志不渝  
     赵景芳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类博士生导师,无锡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学科创始人,著有《中医微调治癌法》、《抗癌中草药》、《中医克癌新招》等学术专著,至今仍坚守在诊疗一线,热心为患者服务。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在致辞中向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出贡献、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赵景芳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世中联愿与国内外中医同仁及关心、支持中医药国际传播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携手同进、戮力前行,让中医药为促进世界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和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无锡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无锡市委会主委韩晓枫代表农工党无锡市委向赵景芳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他表示,赵老作为农工党老党员、老领导,一直是受广大党员爱戴的前辈。他希望大家学习和传承赵老的优秀品德与职业精神,更好地挖掘赵老极具特色的治癌理念。  
     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卢军英高度评价了赵景芳教授在中医药领域的杰出贡献以及她对推动无锡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她强调,要把大力推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作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他们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德医风传承下来,并不断加以发展创新、发扬光大。  
     香港东华三院行政总监苏祐安、中华中医药学会师承继教部主任周艳杰也相继上台致辞,纷纷表达了对赵景芳教授的感谢和敬佩之情,并祝愿她身体健康、学术常青,继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理念,深耕中医肿瘤治疗  
     赵景芳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独创“中医微调平衡理论”享誉海内外。2010年,她作为“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交流专家引进至香港东华三院任职顾问中医师,她是香港第一个被批准进病房查房的中医师。十四年间,她孜孜不倦地奔波于香港和内地之间,为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文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院党委书记严雪峰向赵景芳教授颁发从医60周年荣誉证书,农工党无锡市委会主委韩晓枫向赵教授赠送纪念品。中国医药卫生协会专门发来贺电,特别赞颂赵景芳教授“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海内外,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作出了积极努力。”  

     赵景芳教授也发表了答谢词,回顾了自己六十年的从医经历,表示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带教和传承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余热。  
     学术研讨,传承创新共促发展  
     在学术研讨环节,赵景芳教授作主题报告,她以亲身经历和深刻思考,阐述了微调平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该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她的报告不仅是对自己六十年医学生涯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深情呼唤。  
     赵景芳教授的弟子代表尤建良、花海兵以及香港学生代表李天岚分别交流了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他们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发扬赵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医德风范,在传承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在参会嘉宾点评环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李海玉教授分别发表了点评。他们高度评价了赵景芳教授的学术成就和医德风范,特别指出其“微调平衡治癌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并鼓励年轻一辈继续发扬中医药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此次纪念活动与学术研讨交织的医学盛宴不仅是对赵景芳教授个人成就的庆祝与肯定,更是对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探讨和展望。她的医术、学识和精神,激励着广大中医药人不断前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一行来院交流访问
  8月2日上午,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院长徐友华一行来院访问交流,双方就开展中医药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等合作事宜进行了洽谈。我院副院长蔡靓羽,教育处、科研处、医务处、护理部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教研室教学骨干等参加,教育处就医院教学工作作了专题汇报。

  会上,蔡院长对澳门科技大学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她表示,医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培养德才兼备中医药人才作为医院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中医药学院是澳门科技大学建校伊始开设的学院之一,希望院校双方能在医教研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院长徐友华对我院的科教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还介绍了澳门科技大学的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希望尽早在无锡中医医院落地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实习基地,并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双方互赠纪念品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一行还参观了我院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医院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和江苏省中医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

  下一步,我院与澳门科技大学将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持续推进两地中医人才培养和交流,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医院总机:0510-88859999 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10-88859999转21100 预约电话:0510-81008810 投诉咨询电话一:82757832 安全隐患监督热线:82757832 投诉咨询电话二:8008287999(座机免费电话)

订阅号

服务号

互联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10229589号-1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1050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地址:无锡市中南西路8号(湖滨路与中南路交汇处)   版权所有 无锡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