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新闻快讯
新闻中心
公示公告
专科特色
名医堂
特色专科
名医专家
名医堂专家
名医专家
就医导航
门诊指南
住院须知
医保政策
专家门诊时间
党建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党建时讯
党教课堂
清风伴医行
廉政邮箱
科教之窗
科研动态
伦理委员会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教育园地
成果展示
相关制度
资料下载
护理风采
护理新闻
护理管理
专科护理
院务公开
政务公开
工作规范
便民措施
财务公开
对外交流
友好医院
域外深造
援外医疗
学术交流
互联网医院
新闻快讯
一 新闻动态
一 公示公告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新闻中心
50余天风雨同舟,44名援沪方舱医疗队勇士平安归来!
5月26日下午,我院44名援沪医疗队队员圆满完成任务,乘坐大巴车返锡。副市长秦咏薪,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王新华、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过栋和各医院负责人前往高速路口迎接,欢迎英雄回家。院党委书记严雪峰带领业务职能科室负责人前往迎接。
在上海临港方仓支援的日日夜夜,应该是队员们2022年记忆中最深刻的日子。自4月初出发驰援到如今的全员平安返锡,50多个日夜,队员们总计接诊近千名患者,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共同为这50余天的奋力拼搏交上了一份圆满答卷。
44名队员中,很多都参加过援扬、援宁、援连的战斗,有些队员甚至是刚从援连云港的战场上撤下来不及休息,就直接“无缝”转战上海。
参与核酸采样、完善方舱建设、救治照料患者、宣传中医文化……他们展现了无锡中医院人的精气神!
援沪期间,队长张燕敏以及护理组长张淑平将大家的能吃苦、敢冲锋的精神和行动看在眼里。她们知道,这些队员除了需要克服上海繁重的工作、连轴转的压力,还时刻牵挂着无锡家里大小事务。
在张燕敏支援期间,多亏了父亲帮忙照料两个年幼的孩子,不料父亲却突发疾病,这一变故让一向沉着冷静的张燕敏也不由得心急如焚,作为女儿,她担心父亲的病情;作为妈妈,她也担心孩子们的生活。而此时亚定点方舱内也正需要她“坐镇”,完成总值班任务,身兼重任的她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前线的救治上。忙碌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闲下来的时候往往已是半夜,就连父亲手术当日,张燕敏还坚守在总值班的岗位,只能静静地等待着手术成功的消息。
在医院和同事们的照顾下,父亲的手术很顺利,张燕敏回想起父亲对她的叮嘱,非常感慨:父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耕耘了数十年,每次通话,老人家说的最多的就是,组织派你去是对你的信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以上海的大局工作为重。
张淑萍的儿子今年高考,而自己却要缺席,她坦言,多少有些遗憾,出发时没想这么多,只想着为上海抗疫贡献一份力量,相信已经长大的儿子一定会理解我的工作,也会为我骄傲。援沪期间,张淑平所在的普通舱区共收住病人631人,出院459人;亚定点舱区共收住病人332人,出院511人。
在疫情防控最“胶着”的时刻,我院部分队员前往上海新冠定点医院支援,胡源、戴红红、张广社三名队员,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实力打赢了一场场硬仗。
他们所在的病区,接管的患者大多是70岁以上的有多种基础疾病的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经常要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做血气分析、吸痰、留置胃管、保留导尿、伤口换药等工作,时常忙得脚不沾地。
正因为患者的病情危险多、变化快,大家不敢有丝毫懈怠。对自己管辖的患者病情做到了如指掌,在值班时候的巡查也多了几分,正是因为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平时的练习,多次在凌晨及时发现高危患者病情变化,并且果断“出手”,制定治疗方案,大家齐心协力积极抢救,使得患者化险为夷。
还有默默无闻、闪闪发光的他们
坚守、付出、无悔
是战疫时光的专属代名词
患者的出舱日就是队员们的成果验收日
每个微笑都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如今,他们归家
欢迎,英雄凯旋
锡澄一家亲,同心战疫情!
这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我院原支援苏州、昆山的两支核酸采样队伍从一线返回,还没好好睡上几觉,又开启了全力支援江阴的征程。
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他们深入最危险的“重灾区”,在江阴华宏村、高新区、澄江街道、云亭街道、华士镇、周庄村都有他们的身影,有时候在点位上,每天至少要完成七八百人;有时深入封控管控区,挨家挨户上门采样。两支队伍总共完成32次任务,采样量达近10万人次。 近日,她们顺利凯旋!
支援期间,在东林村采样点,队员安蔚采样手法非常娴熟,消毒、采样、封样,整个过程自然而规范。虽然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但大家都开足马力、共同协作、彼此鼓励。防护服和口罩遮挡了他们的脸庞,但是那一双双闪亮的眼睛,让每一位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都倍感安心。
这些“大白”还特别会给自己“揽事儿”。这天,正准备上岗工作的脊柱科吴光远看到整天忙前忙后的社区工作人员正一瘸一拐地维持现场秩序,出于职业本能,他主动走上前去,询问病情帮其检查。
5月16日晚,采样工作结束后,有队员不小心被车辆撞倒,当场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不适,刚消杀完的脑外科金东一个箭步冲上去,赶紧将患者保持在固定地位,一系列麻利地检查,为队友评估病情,直到确认没有危险,才放心地默默离开。
另一支采样队伍,连续16天往返锡澄之间,晨起夜归,这已成为他们坚守防疫一线的工作常态。随着部分队伍的撤离,无锡队员承担了更多的工作,气温不断攀升,体力消耗更大……
母亲节当天,许文婷想起生病住院的妈妈深感愧疚,自己无暇照顾母亲,幸好医院和同事给了许妈妈很多关怀和照顾。许文婷说:“妈妈很支持我参加抗疫工作,总是说‘有需要就去,不要担心我’,有了妈妈的支持,我工作起来就更有力量了。”
细心的朱敏和徐暘担任了江阴核酸时的感控员,她们的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确保每个队员的安全。下车出任务前,她们帮每个队员检查个人防护;上车前,她们又盯着大家脱下防护服,仔细地处理好所有的医疗废弃物。她们不断总结着采样中容易出现的感控问题,及时和大家分享。
队员们“走街串巷”采集核酸,坐过三轮车,坐过“小皮卡”,也用脚丈量过每一村每一户,苦中作乐的日子,却总能让他们感到温暖。
“天气太热,居民们给我们送来了西瓜,尽管这些‘爱心投喂’我们不能接受,但他们的情谊驱散了暑热,送来了丝丝凉爽。”
“队友生日那天,我们在防护服上为她留了纪念,没想到搭档的志愿者悄悄地让自己家人去订了个蛋糕,让大家感动不已。”
和核酸采样队一起回来的,还有核酸检测队的两位队员——姚毓泓、朱秋月。5月8号出发的她们,在15天的工作中,与队友们共同完成了5万多管、50余万人次的检测量。
姚毓泓、朱秋月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加样点样,每天高频使用加样枪把样本加到提取板里,两人都出现了腱鞘炎,但手腕处的疼痛并没有减慢她们的工作速度,为防控工作一分一秒地抢出了时间。
朱秋月回忆刚到江阴的日子,几乎不分白天黑夜,边完善方舱建设边开展工作。人生中第一次,她失眠了,靠着安眠药才慢慢适应。
姚毓泓作为小组长,常常是收尾的那个人,半夜回到驻地,还不能马上休息,她认真地写下每天的工作总结,再和大家共同商讨如何解决问题和困难。
就这样,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两位年轻的同志成长地很快。“作为年轻人,我们能出来支援,参与抗疫工作,是我们的荣幸。”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她们守卫家乡的诺言。
锡澄一家亲,同心抗疫情,我们本就是一个大家庭,是水乳交融的亲人。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江阴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活力,我们的队员也都平安归来,愿天下无疫情,人民皆安康。
不负众望!无锡市中医医院援沪采样队荣归!
去时无畏
归来无恙
今天下午
我院50名援沪采样队队员
结束集中隔离
医院为勇士们在家门口
准备了一场简短而又隆重的欢迎仪式
欢迎亲人们回家!
翘首盼君归
早早地,在家院领导、职能科室、党总支负责人、各临床科室人员就守候在医院风雨长廊,满怀深情地等待着英雄归来!
看到了阔别多日的队员们,望着彼此都变得激动起来,大家挥舞着手里的五星红旗庆祝兄弟姐妹们相聚,不由得眼眶都开始湿润起来。
高院长代表医院向50名辛苦奋战的队员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辛勤和努力,赞扬他们在援沪期间勇担先锋、奋力拼搏、无畏付出的精神,充分展现了无锡中医人的风采和气概,医院为大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后,院领导纷纷向队员们献上了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并亲切地与大家攀谈起来“大家辛苦了!”“感谢你们!”“真的为你们骄傲!”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大家纷纷合影留念,留下这美好、动人、永远值得纪念的时刻!
迎接队伍里的同事们、亲人们早已抑制不住激动,等待着与队员们互诉衷肠。原本冷静的队员们看到这热烈殷切的眼神,瞬间破防,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原本坚毅勇敢的“大白们”仿佛这才有了其他的身份,她们紧紧拥抱着、依靠着,主任们、护士长们、爱人们心疼地用目光打量着队员们感慨“黑了也瘦了”、同事也为勇士们竖起大拇指......定格在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里。
慷慨赴申城
白衣作战袍
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我院中医药传承工作再获佳绩!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和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经逐级审核推荐,我院2人上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3人荣获第七批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称号。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陆曙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工作室专家陆曙,为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龙砂医学诊疗方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高端医学专家团队带头人,市龙砂医院流派研究院院长,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副院长陶国水担任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建设周期内将系统整理陆曙学术思想、临床特色、用药经验以及专科专病经验、形成诊疗方案并加以推广,同时围绕传承团队建设、院内制剂研发等开展工作。
顾植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工作室专家顾植山,为第六、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名誉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组长、世界中联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
消化科副主任中医师范先靖为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注重整理顾植山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医案,完成跟师笔记及临证心得、撰写论文,推广顾植山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提升“龙砂医学流派”的学术影响力,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理论功底扎实、致力于中医药临床的的继承人,挖掘中医经典书籍,继承创新,为推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
指导老师:陆曙
继承人:赵义纯、孔令晶
陆曙,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龙砂医学诊疗方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高端医学专家团队带头人,无锡市龙砂医院流派研究院院长、无锡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名誉副主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系疾病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副组长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学术兼职。
陆曙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临床诊疗及其防治研究,擅长心血管疾病诊治,运用龙砂医学五运六气、经方、膏方等技术诊治内科疑难杂证及养生“治未病”。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后3名。开展国家、省级科研项目8项,获国家及省市科技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中医药T1类期刊30余篇),著作6部,主持制订国家诊疗方案、临床路径及指南1个。
指导老师:尤建良
继承人:周留勇、袁可淼
尤建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被授予“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担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理事会理事。
尤建良教授长期从事肿瘤疾病的临床与科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控制癌症,抗转移、抗复发。在师承著名肿瘤专家赵景芳学术经验微调平衡治癌理论的基础上,独创“隧道抑癌疗法”和中药三步周期疗法,在疑难恶性肿瘤的治疗和化疗的解毒增效方面疗效显著。主持科研课题10多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7部,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8篇。
指导老师:王建伟
继承人:吴毛、崔恒燕
王建伟,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太湖人才顶尖医学团队核心成员,无锡市中医骨伤中心主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氏骨伤疗法”第四代传人。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髋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骨关节病学组副主委、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建伟教授在秉承刘氏骨伤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汲取天池、石氏伤科流派之精髓,拜国医大师刘柏龄、施杞为师,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继承发扬,对“刘氏骨伤”疗法理论进行了总结完善,主编专著《刘氏骨伤精要》。从医三十余载,厚今博古,衷中参西,传承祖国医学之精髓,多次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近20篇。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药学、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重要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截至目前,我院共有各级传承工作室15个、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人次,累计培养继承人80余人次,为促进我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搭建中医药人才梯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医院将以此为契机,瞄准人才梯队建设、中医药传承等方面强化培养管理,打造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高质量中医药传承人才、高成长性青年骨干人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积淀力量。
临近六一,从上海医疗队寄来的一封“家书”
临近“六一”,孩子们的节日快到了,我院援沪医疗队在上海开展救治工作也已近50天,许多年轻队员放下家中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报名驰援上海。队员毛文逸从上海寄来一封“家书”,写下对女儿的牵挂和鼓励。
妈妈去保护更多小朋友了
自从4月3号接到紧急通知并于当日下午随队“出征”上海,我院援沪医疗队队员毛文逸已有47天没见到自己的女儿了,长期的分离让两岁半的女儿开始埋怨妈妈。
她经常在视频里问妈妈是不是不要自己了?不然为什么不来外婆家接自己?如果自己不吃最爱的蛋糕,能不能换妈妈回家.......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却让毛文逸答不上来,她只能跟女儿说:妈妈在执行很重要的任务,在保护更多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
终于该我上场了
出发那天,接到通知,毛文逸有种“终于该我上场了”的豪迈感!作为一名有着6年多临床工作经验的门诊护士,她坚信自己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组织交给的这项任务。
当日晚10点多到达上海后,一系列准备工作结束后已近凌晨,简单休息了一会儿便随队在凌晨三点半整装待发参与上海全员核酸采样工作,隔天工作直至下午四点半。
进舱!真正的考验来了
4月4日晚,毛文逸得知就要正式进舱开展工作了,又期待又紧张,整晚上一遍又一遍地学习进舱要点、感控知识等内容。然而当她看到接诊的患者那充满未知和希望的眼神,便将所有的紧张和不安抛在脑后。
工作之余,毛文逸看着舱内的小朋友,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小桃子。因为上半年省内疫情形势严峻,为了方便工作,过完年她就把两岁半的女儿送到外婆家,忙碌的工作让她和孩子聚少离多。
在上海,她跟女儿视频的时候问她想不想妈妈,刚开始孩子还会指着心口说:这里想妈妈!后来耍起小脾气来,“责怪”妈妈不去看她,毛文逸只得多叮嘱老人多关注小桃子枕后的肿块,不能磕着碰着,等自己回来再带孩子去看医生。
4月下旬,毛文逸又自告奋勇到亚定点方舱工作,来到B1-1F3区重新开始战斗。面对高龄、重症患者,工作强度、救治难度都在增加,这些都十分考验医务人员的耐心和专业知识。
尽管这里的治疗抢救仪器设备都是在病房里常见的,但是当她穿上防护服、戴上护面屏后,原本简单的操作,被面屏上的雾气遮挡视线,身体也因为防护服而变得笨重起来,加上双层手套,让平时再简单不过的扎针输液都变得异常困难,毛文逸便利用工作之余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毛文逸从不后悔自己支援上海的这个决定!她说,当自己穿上防护服、拿起治疗盘时,便和所有患者站在一起,共同抗击疫魔!
作为年轻一代的“提灯女神”,她始终牢记南丁格尔精神,竭尽全力去守卫人民生命健康。
向所有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毛文逸”们致敬,感谢你们的付出!
122页/1014篇
9
3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4
:
行业链接 :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江苏省中医药局
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华“治未病”网
医院总机:0510-88859999
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10-88859999转21100
预约电话:0510-81008810
投诉咨询电话一:82757832
安全隐患监督热线:82757832
投诉咨询电话二:8008287999(座机免费电话)
订阅号
服务号
互联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10229589号-1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1050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地址:无锡市中南西路8号(湖滨路与中南路交汇处) 版权所有 无锡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