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新闻中心
3朵“杏林金花”征战上海 “若有战,召必应,战必胜”  
今晨7:30  

医院门诊广场上  

随着一声声  

“上海加油,中医加油”的呐喊声  

我院援沪中医医疗队  

迎着朝阳又一次出发  


     自3月30日以来,我院先后派出援沪检测队、医疗队、采样队,周末接上级通知需组建一支具备中医优势特色的医疗队支援上海,3名女将临危受命,做好院感培训后整装出发。柔弱的肩膀扛起责任使命,她们将在上海方舱医院开展艰巨的中医药抗疫工作。  
    简短朴素的出征仪式上,市卫健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徐雯为队员们加油鼓劲,充分肯定她们在疫情面前展现出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她们在上海“抗疫斗争”中敢于克服困难,认真敬业工作,展示出无锡中医的“硬核”力量。  
 
     队长黄箫娜:征战上海是一项光荣神圣的使命,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中医人,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我会用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中医技术展现无锡中医的风采。 
     队员时岱:经历过新冠疫情,让我重新明白了小时候军训的意义,那些恪尽职守、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是为了什么!面对疫情,无数个“我们”正在义无反顾地奋战,尽管不知道自己能贡献多少力量,但哪里需要我,我就会努力,哪怕只点亮一束微光,都会拼尽全力。  
     队员王永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中医人,与病毒战斗,就是我的使命!此次赴沪支援,我义不容辞,希望能发挥自己所长,贡献中医药力量,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时此刻  

战“疫”还在继续  

我们仍冲锋向前  

唯愿疫情早日结束  

“逆行者”早日凯旋!
一台微创手术,助力基层“战士”重返岗位      清明节前夕,我院脊柱科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虽然只有35岁,但她却因为严重的腰疼、右侧腿疼腿麻导致无法正常行走。在沟通病情中,这位病人的一句话让接诊的脊柱科主任张贤为之动容。  
     “张主任,我能不能保守治疗?社区的工作还等着我!  
     事情是这样的......  
     这位C女士是惠山某社区的工作人员,4个月前便出现了腰痛等不适症状,但因为忙于工作,尤其是近两个月疫情防控形势吃紧,每日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工作,经常顾不上吃饭喝水,就连回家休息时都要随时待命,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她便拖着没就医。然而就在3月下旬,C女士突然发现自己右侧肢体无法用力,靠着桌椅支撑她才勉强站稳,病情的发展,让她意识到必须赶紧来看病了。  
     患者的病我们要治疗!患者的诉求我们也要满足!”  

     得知这一情况,张贤主任立即为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带着团队制定治疗方案。单纯的保守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就还是得采用手术治疗,很快,手术团队制定了“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术”。目前我院这项手术开展成熟,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  
     4月2日,手术顺利进行。张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在患者腰部打开了一个只有1.8厘米的小孔,通过手术镜分辨镜下组织,避免神经根损伤。手术仅用时30分钟左右,出血量仅5mL。  
     专  家  解  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有效缓解症状。但有10%左右的患者如果出现下肢麻木疼痛,不能走路或者走路距离很短就疼痛加重,则一定要到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尽快手术摘除压迫神经的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术后3天,C女士的症状已经明显缓解,能够下床缓步短距离行走了,看着自己恢复地如此“神速”,患者对脊柱科医护团队精湛的技术很是赞赏,她说,自己也已经做好准备,重返岗位,为同事分担,为防疫助力。  

     疫情当前,许多平凡的人挺身而出,所有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警务工作者等保障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基层一线人员默默坚守岗位,守护一方。向所有无畏的你们致敬!也为所有的医护人员点赞!
中医有“方”显担当,助力抗“疫”暖心房      抗疫战场上,中医药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喂,你好!给隔离点人员配送中药汤剂来了,麻烦来接收一下。”  
     这样的电话,无锡市中医医院的配送员每天要拨通很多遍。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一直承担市内14家隔离点和定点收治医院人员的中药汤剂和辟瘟香囊的“保供”工作。今年以来,医院已经送出了龙砂防疫汤剂33904袋、香囊6705个。  
     近日,随着外省来锡医学观察对象人数的骤增,为了让隔离人员尽早服上中药汤剂,代煎中心、制剂室工作人员全体取消休假,随时上岗,加班加点赶制,他们统筹好流水线工作,取药、称药、配药、泡药、熬药、封装……煎药机、打包机20多个小时不停运转,医院专门配备了车辆,汤剂熬制完毕后第一时间送达。药师们还仔细为每袋药贴上了服药小标签,注明用法用量等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  

     4月4日,在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由市新冠肺炎中医救治组组长、我院龙砂院院长陆曙召集的一场  “云会议”紧急召开,遵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参考前期防治经验,结合目前疫情特点,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整整一天的讨论,在晚间最终形成《无锡市接受省外新冠疫情医学观察人员中医药干预专家共识》,并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有人在后方大力保障,有人奋力冲向了第一线,4月6日,我院龙砂院副院长陶国水和呼吸科的高广飞副主任中医师、院感科科长杨根林分别奔赴宜兴、江阴,参与到中医药的预防救治工作中。到达驻地后,匆忙扒了两口午饭,就开始了连续不停的工作。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大家思想高度统一,分头行动。  

     陶国水与2名同行专家及当地负责人员共同协作,连夜牵头制定了《宜兴市定点医院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中医分层分类判定标准,中医诊疗流程,点对点培训中医师,拟定中医信息采集要点……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一一敲定,以保证后期能够顺利接收患者。  

     经验丰富、细致入微的杨根林立刻着手梳理感控的各个环节,一次次来到建设中的健康驿站工地,对项目的感控布局流程提出优化建议;会同江阴感控团队,对制度流程的完善、感控护士的配备、监督机制的建立、医院感染的监测等提出改善方案。  
     高广飞说,自从有了之前支援经历,那只陪伴他的行李箱也时刻处于备战状态,里面一直准备着物资。
 
     到了江阴,他很快变身“大白”,进入定点救治医院开展中医查房。70多个病人都要一一看过,病人群体非常广,有80多岁合并基础疾病的老人,有3岁不到的孩童,还有孕妇……高广飞坦言自己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此时,压力也是动力,顶着厚实的防护装备,一边查房一边带教,6个小时走下来,望闻问切四诊手段一个不落,“开煎送服”四个环节步步落实,保证当晚8点所有人都可以吃上中药。看着眼前的中医专家如此认真,患者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哽咽着感谢无锡医生的无私付出。  
致敬奋不顾身的中医人!  

愿疫情早日散去,曙光来临!
抗“疫”一线,中医人吹响冲锋号      
     自3月30日出发援沪以来,我院抗疫医疗队、采样队、检测队的98名队员在上海忘我“奋战”已有10天。他们遵守铁一样的工作纪律,服从省市统一工作调度,坚守在不同的点位上,携手保卫上海市民的生命安全。  
     团结协作  凸显责任担当  
     “大家健健康康地出发,出门在外就都是一家人,作为领队,我一定要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带回去!”这是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张燕敏总挂在嘴边的话。  
     她的行李箱里自己的私人物品没多少,倒备足了不少药品:消炎药、抗过敏药、胃药、舒乐安定等,以备不时之需。当有队员因缺少休息抵抗力下降而全身过敏时,张队长带的抗过敏药就派上了用场。  
     护理组长、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张淑平是个贴心的大姐姐,有什么需求找她准没错。“护士长我需要免洗凝胶”、“护士长我需要手消液”、“护士长我需要N95口罩”“护士长我需要靴套”......得到的总是积极肯定的回答“好,我来协调反馈!”  
     感控组长陈乐,在群里分享方舱内熟练穿脱防护服的重要性和要点,严格要求大家确保防护服的密闭性,以防暴露。进舱后还时常利用休息时间,不断提醒各种感控注意事项,组织防护服穿脱演练。  
     队员们抵沪隔日凌晨4点左右,便集合出发采样,持续到下午5点才陆续有队员结束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医疗队的方舱日记  
     来不及好好睡上一觉,医疗队全体又投入到熟悉方舱内部基本构造、病区点位、  医疗文书和交接班记录单等前期准备工作中,很快,队员们陆续进舱。  

     舱内的工作是辛苦的,防护服把人裹的闷闷的、N95口罩把脸颊勒得紧紧的……舱内不吃不喝连续工作4小时,到驻地的接驳路途往返要4个小时,不少队员24小时需要两次进舱,经常是忙到两餐并成一餐吃。  
     舱内工作强度大,连轴转,辛苦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大家秉承“全国一盘棋”的信念,敢吃苦能吃苦,乐观向上,勠力同心。  
     年轻的“男丁格尔”谢志豪,是方舱搬运物资时的主力,累活重活抢着干,一个不小心受伤导致局部外伤性血肿,晚上出现了腹痛并进行性加重,病情稍缓解后,年轻的小谢就向组织打报告要求立即归队,他说“我不能还没战斗就倒下,拖了大家的后腿。”  
     舱内收治的不少患者,合并有一定程度的基础疾病,高龄病人也比较多,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委员胡源偶遇了几位老党员,尽管患上了新冠肺炎,但老人们都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得知是从无锡过来支援上海的抗疫工作特别感激,每天队员们都能收到许多声亲切的“谢谢侬”,这成了他们前行的动力。

     检测队的默默坚守  
     这是一支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执行任务的队伍——我院最早支援上海的4人“侦查尖兵”小组,72小时里三城奔走,从常州到无锡再到上海,始终与病毒“短兵相接”。  

     3月30日,初到上海,每次外援的陌生感又扑面而来,但经历过几次实验室搬迁的他们,俨然已经成了“实验室工程师”,齐齐动手把12台核酸提取仪、30台PCR扩增仪及配套耗材搬到实验室里紧急调试到位,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此次无锡核酸检测队的副队长李萍除了完成自己本身在扩增区的工作任务,还承担了大量的沟通协调:照顾大家的饮食、发放生活必需品、每日车辆调度、医废处理沟通……一个多星期忙下来,嘴角疱疹、咽炎复发,尽管沙哑着嗓子,她还是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离家近一个月的李卿坦言,忙碌的工作节奏自己顾不得想家,如何高效而又准确地完成工作才是自己最关注的重点。由于采样工作量大,标本经常是在傍晚抵达,熬夜通宵已是家常便饭,即使是在深夜工作,依然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采样队的战斗时刻  
     这是一支坚韧的队伍,50名队员多次往返锡沪,星空下启程,月光下返回,4月7日凌晨,他们再次深入暴露风险很大的北蔡地区完成采样工作。  

     队员们从“天黑”干到了“天黑”,为了节省时间和物资,他们忍着口渴,挨着饥饿,一旁的工作人员看着心疼地劝大家稍微休息一下,但是想到“这场战斗就是抢时间”,没人愿意停下来,继续咬牙坚持着。
     那天的上海特别热,防护服下大白们的衣服、头发、脸颊早已湿透,长时间的工作也让他们疲惫不堪。采样过程中,护士马娉由于防护服闷热还出现了全身过敏,但她一声不吭地挺了下来。  
     直到晚上8点左右,采完了最后一批样本,50个人!15个点位!共采样21000人次!队员们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半夜12点,队员们回到无锡,看到房间里已有医院配送过来的防疫方,大家都喝上一口,有人说这中药还是甜甜的,因为这里包含了家人们的关怀。  
有一种力量,叫同心同行  

有一种担当,叫义无反顾  

逆行而上,一起守“沪”  

祝勇士们平安!早日凯旋!
锡沪一家亲,“疫”线传真情! 4+44+50!  

我院连续派出了近百名医护技人员  

齐聚上海  

队员们以决胜的信念  

迎接4月4日的全员核酸检测  
     敬业!专业!  
     除了已在上海奋战多日的4名核酸检测队员,4月3日傍晚的援沪医疗队,在短暂的休整后,凌晨3点半便早早起身,迅速集合,4点多,44名队员分别前往14个社区开展采样工作,这天的工作让胡源“终身难忘”——他和7名同事承包了上海最大村的采样任务,人均500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行走的大白扛上桌子,搬起凳子,把采样台搭在了三轮车上,走街串巷,应采尽采,不漏一人,一直忙碌到傍晚7点才回到驻地。  

     下午2点多,工作群里发出一条信息“有一处学校采样需要增派人手,有没有已结束工作的前往支援?急急急!”信息刚发出,谢超、邹思捷、陆莉君立刻回复表示自己可以继续工作,而此时他们也刚完成手头上的任务,匆匆扒了两口午饭。  

     稍晚些达到的援沪核酸采样队,也在次日清晨7点半抵沪,顾不上舟车劳顿,简单吃了几口早饭,相互帮忙着穿戴好装备,做好出发前的准备,随后便深入北蔡地区和南汇新城镇开始采样工作。在无锡疫情防控前线坚持了近一周的她们,仅仅在征途上合衣休息了2个多小时,又开始了一轮长达10小时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吃饭喝水上厕所都省了,就是为了保证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采样。  
     许陶在采样时遇到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朋友,哭闹拒不配合,还试图抢走棉签,这让经验丰富的许陶一时间  “不知所措”。经过和孩子母亲的一番沟通,了解到孩子平时都是自己完成操作,许陶尝试着把棉签递给他,耐心地引导着、监督着“张大嘴巴让阿姨看清楚,左边,深一点,对了,就那里,刮三下;右边,同样的地方,也是三下哦。”看着眼前温柔的大白阿姨,聪明的孩子正确地完成采样,许陶也松了一口气。  


     暖心!贴心!  
     微光成炬,“无锡大白”的到达给上海市民带去了信心和力量,当地百姓也默默地为可敬可爱的医护人员送来了温暖。相比付出,我们的队员谈起更多的是收获,这种情谊是全国一家亲的心连心。  
     虽然当天采样量巨大,但现场大家保持着良好的秩序,一米线、戴口罩都执行到位。社区志愿者们在忙碌间隙还尽力帮助队员们,滴水湖馨苑社区采样结束时,一位志愿者硬是把仅剩的三个橘子塞到队员们手中,社区组长也送来了一箱牛奶和一袋面包,这些都是他们从自己的物资里省下来的,承载着满满的感动和感谢。  


     在馨苑二居采样快结束时,黄亚萍收到了一名住户的“求助”,老人家因为骨折无法下楼,她立即和同伴爬楼去采样。没想到,门一开,眼前的一幕让向来坚强的队员们瞬间破防,白发苍苍的阿公搀扶着老伴,阿婆则一手扶着椅子,眼里噙着泪水,直接鞠躬致谢,连声说:“感谢你们,给你们添麻烦了,真不知道怎么表达歉意,我在这里给你们鞠个躬。”黄亚萍连搀扶起阿婆安慰着她“不麻烦的,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隔着防护服,但苏沪人民之间同样的心跳温暖着彼此的心房。  
     这一天,队员们收到的感谢声不绝于耳,其中还有不少小朋友特别有爱的感谢画,看着稚嫩而又有力的笔迹,大家的内心也充满了力量,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温暖,正因为有了这些坚强、可爱的人们,相信恢复正常生活的那一天就在不远处!

医院总机:0510-88859999 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10-88859999转21100 预约电话:0510-81008810 投诉咨询电话一:82757832 安全隐患监督热线:82757832 投诉咨询电话二:8008287999(座机免费电话)

订阅号

服务号

互联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10229589号-1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1050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地址:无锡市中南西路8号(湖滨路与中南路交汇处)   版权所有 无锡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