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新闻中心
保障重症患者全面康复,我们全力以赴!    为深入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要求和《无锡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我院不断提高重症患者救治能力,改进重症后恢复阶段的管理,促进重症患者的全面康复。

   一般来讲,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分为抢救、优化、稳定、撤离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治疗核心和目标不尽相同。随着诊疗技术的革新及治疗理念的进步,重症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等均明显改善,但长期预后和生存质量仍不容乐观,针对重症后患者提出了ICU后综合征、“慢性重症”状态等概念,表现为转出ICU后及出院后出现的躯体、认知和精神障碍。

   为了减少患者重症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我院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实施更新版ESCAPE集束化方案,针对重症患者恢复期实施综合管理的策略。
  

合理规划早期活动
   针对由于疾病和治疗需求处于卧床恢复期的患者,鼓励他们主动进行肢体局部和全身锻炼。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在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  根据不同情况指导患者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促进恢复肌力和肢体活动功能。
  

科学管理肠内营养
   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促进疾病康复的同时,利用科学、规范的预防和管理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并发症。重症医学科采用床旁超声法监测胃残余量,同时针对胃动力不足、胃排空障碍的患者,予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减少患者呕吐、误吸等风险。
规范镇静镇痛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镇痛及镇静药物,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镇静深度,评估采用RASS镇静程度评分表及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


加强患者人文关怀
   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力抢救重症患者生命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做好院感防控及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患者家属的探视,患者和家属满意的笑脸是他们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动力。




这场道德讲堂别开生面! 2024第一期道德讲堂开讲啦!
   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医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业务水平,更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从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体现着美和真理”,到孙思邈的“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再到南丁格尔的“听从上帝之召唤,行使人间之信任”……人文关怀一直伴随着医学的产生、发展、完善,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代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1月17日下午,我院在科技会堂举办2024年一季度道德讲堂,以全新的形式为医院职工带来了一场内涵丰富、别开生面的人文精神课堂。医院特别邀请了无锡市委网信办副主任陈晓星,市人大常委会二级调研员、教科文卫工委原副主任朱惠霖,市公安局内保支队四大队大队长盖俭宏,无限光健康咨询服务部徐丰4位行风监督员,我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壮健、喉科副主任中医师任思秀、消化科主任中医师戴高中3位市名中医,医院法律顾问、江苏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易凤琳律师。在院院领导、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团员青年代表等200余人参加。


  

  

  

  
   在主持人讲解三个真实发生的典型案例后,在座部分医护代表围绕患者求医问诊中容易发生的误会和矛盾,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剖析问题,从专业角度出发就如何构建更加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分享心得体会。






行风监督员们分享感言
   来自不同行业的行风监督员们表示,医患关系的核心其实就是一种“我—你”关系。有调查显示,最影响患者情绪的是“医务人员讲话的语气”,其次才是“讲话的内容”。生病虽然是生理上的病变和痛苦,但往往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况,救死扶伤的医者们不仅需要用精湛的医术帮助病人摆脱疾病的痛苦,更要给予他们共情理解。医生通过共情感受到了病人内心真实的痛苦,病人同样也能感受到医生充满人性的关怀,从而建立真正的信任。






   三位专家在点评中指出,日常工作中有些本就存在隐患的场景,如果沟通不用心、处理不得当,会导致问题和负面影响不断发酵。面对患者对工作的不理解,医护双方要及时补位。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对患者抱有仁爱之心,多一份理解、多一句沟通、多一声关心,让患者的身心都得到最大的宽慰。


   医院法律顾问易凤琳律师表示,许多患者来院就诊时,带着身心双重不适,医生在就诊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因为言语或者行为上的不当,对患者心理上造成伤害,造成不好的就医体验感。如果不及时进行沟通,势必对医患关系以及医院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医者在行医过程中一定要牢记职业使命感,患者也要尊重医生、敬畏医学,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毕竟,“双向奔赴的爱”,才是医患关系最美的样子!


   通过此次道德讲堂,引导全院医务工作者在不断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不断拓宽人文视野,通过人文素养的提升和道德内化的修炼让患者更有“医”靠、让医学更有温度,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沧桑岁月流年换 不负韶华晚霞红——我院召开2023年度退休职工座谈会    “逢腊欣酬吟咏才,已知春色向人来。”1月18日,恰逢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医院行政楼719会议室里暖意融融。院党委书记严雪峰,院长、党委副书记顾晓峰,党委副书记吴新宇,副院长赵立,医院党政工团职能处室负责人和支部书记、分工会主席、临床科主任等代表欢聚一堂举行座谈会,为2023年度退休的19位员工庆祝光荣退休。




   座谈会由吴书记主持,赵院长宣读退休人员名单,严书记、顾院长为2023年度退休职工送上了荣誉卡、留言簿和纪念品,会议气氛温馨而热烈。在座的退休同志们对组织的重视和关怀表示感谢,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寄语年轻员工要珍惜工作机会、立足岗位作出贡献。娓娓道来中充满了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对医院的深深眷恋,让人深受感动。张卫阳老院长表示,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
  

  

  





   严书记高度肯定了退休老同志为中医院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大家多年来的辛苦付出和对年轻一代中医人的培养表达了感动、感激、感恩之情,并送上了祝贺、祝愿、祝福之语。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医院,继续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他表示,医院会常怀敬老之情、恪守敬老之责,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让退休老同志时刻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顾院长简要介绍了医院近期发展的情况,并对退休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他指出,是大家的无私奉献成就了今天的中医院,希望退休人员能够继续关注医院的发展,为年轻一代医护人员传授经验和智慧,共同展望医院美好的未来。


   “不用名山访真诀,退休便是养生方。”吴书记将唐代文人司空图的名句赠与退休人员,希望大家保持良好心态和身心健康,对医院工作常关心,当好“咨询员”“监督员”“宣传员”“指导员”,医院永远与大家永远心相融、意相通、情相连。
   各总支书记、组织人才处、人力资源处、医务处、门诊部、大外科、大内科、分工会主席等代表分别发言,大家抚今追昔,共同回忆医院的发展历程和多年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浓浓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纷纷表示希望退休老同志能“常回家看看”。
   留言簿上记录下了每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和科室领导同事的殷殷寄语,把每位老职工在院期间最精彩的瞬间变成了永久的记忆。
  



  





退而不休与人闲  ,万事从容乐天成!


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幸福美满!
我院第三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结业考核圆满完成    近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处权雯,专家组周仲磊、刘泌峰、石静娟、钱美芬一行5人莅临我院,对我院第三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结业考核。医院指导老师赵景芳教授、诸静芬(代朱世楷教授)以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陪同考核,学术经验继承人龚时夏、张岑辰、卫涛涛、袁浦参加考核。


   权雯代表市中管局中医处强调指出,此次结业考核是针对继承人三年工作的系统总结,希望各位继承人能利用好宝贵的机会笃信好学、承接技艺,悟中医之真谛、承中医之魂脉,继承好、发展好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专家组现场查看了继承人的跟师笔记、心得体会、考核记录等日常继承表现及师承实绩等方面的台账,在门诊对继承人的病历书写、诊疗水平等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实地考核,听取学术继承人的结业论文答辩并予以点评。






   在实践技能考核环节,门诊现场选择两例指导老师擅长诊治的典型病例,并采取双盲法由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分别进行诊疗并撰写病历。


   反馈会上,专家组对我院第三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并鼓励继承人继续发扬好、传承好老专家的中医学术经验,推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守正创新,不断助力中医药事业传承的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我院已培养省级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7名,扎实推进名老中医师承教育建设工作。下一步,我院将深入挖掘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精华,不断增强中医药传承的发展整体性和系统性,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中医人才集聚新高地。


弘扬中医国粹、传承岐黄文化,这些中医药文化活动再次实力“圈粉”! 中医药文化宣传   “医教”“医旅”跨界融合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院作为引领无锡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单位,推进“医教”“医旅”跨界融合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活动,让锡城市民零距离接触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惠民的魅力。

探秘非遗杜氏金针  共传中医文化精神
   我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与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等开展合作,探索新型文旅融合形式,推动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近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杜氏金针)传承弟子张雪走进东林书院道南祠,带来“探秘非遗”中医主题讲座,为大家普及了针灸相关知识简介和“杜氏金针”的特点及发展史。


   针灸(杜氏金针)由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创始人杜晓山先生一手创办,以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为基本手法,善于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妇产科、儿科、痛症等常见病多发病,是锡城有口皆碑的中医药特色技术品牌,在薪火相继中造福惠泽了众多患者百姓。








   张雪详细讲解人体穴位,科普健康养生理念,为大家的健康问题答疑解惑,现场市民游客收获满满、反响热烈。此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认识针灸,在生活中正确选择针灸治疗。
杏林育桃李  传承本草香
   我院致力于在全市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火种,此前已与四所学校进行结对共建。近日,我院与无锡市江南新城实验中学进行结对共建,为深入践行“中医药文化校园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结合学校校园艺术节主日活动,我院为学校授牌“无锡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授旗,并向学校赠送中医药文化书籍。董曙华校长表示,中医药文化校园行项目与师生人文素养的五大目标完美契合,双方要创新开展多样态的课程实践,让学生们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学的“健康小使者”。






   活动现场,中医药文创展示、养生茶饮展示及品尝、中医特色传统疗法体验等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好评。“没想到这个口红是用中药做的,有机会我也想亲手制作体验一下。”同学们饶有兴致地了解展示的文创产品,连连赞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护士,我最近失眠,可以做这个耳穴治疗吗?”“医生,我最近右侧肩颈部疼痛,能不能帮我看看?”在中医特色传统疗法体验区,师生排起了长队,都争先要把个脉、做个耳穴压豆。医护人员们就脾胃虚弱、肩颈腰椎疼痛、乏力怕冷等健康问题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大家纷纷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个茶饮真好喝,我喝到了玫瑰花的香味,比奶茶好喝!”一位学生在品尝了我院特色养生茶饮方——舒心调神茶后称赞道。同学们口口相传,品尝区前陆陆续续有成群结队的学生前来品尝,有些同学还向医护人员了解茶饮的配方和功效,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院将持续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助力青少年将中医药文化的理念内化于心、融入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

医院总机:0510-88859999 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10-88859999转21100 预约电话:0510-81008810 投诉咨询电话一:82757832 安全隐患监督热线:82757832 投诉咨询电话二:8008287999(座机免费电话)

订阅号

服务号

互联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10229589号-1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1050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地址:无锡市中南西路8号(湖滨路与中南路交汇处)   版权所有 无锡市中医医院